仙人掌的作用與功效 |
當前位置: 999苗木網 > 花卉大全 > |
![]()
仙人掌是仙人掌科,仙人掌屬的一種植物。別名仙巴掌、觀音掌、霸王樹、龍舌等,為仙人掌科植物,世界上共有70-110個屬,2000余種,主要分布在南美、非洲、我國南方及東南亞等熱帶、亞熱帶地區的干旱地區。仙人掌屬于高鈣、高黃酮、多糖、低鈉、無草酸的新型蔬菜,被譽為21世紀綠色天然食品。仙人掌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成分,不僅可以作為蔬菜直接食用,還可加工成多種保健品,是一種新型的保健食品。雙子葉顯花植物(特征為具兩片子葉)的一類,屬石竹目[Caryophyllales]仙人掌科[Cactaceae]。某些權威將仙人掌類單獨列為僅具一科的目——仙人掌目[Cactales],植物學家估計仙人掌掌類有130屬,約1,650種。
仙人掌養殖喜強烈光照,耐炎熱,干旱、瘠薄,生命力頑強,管理粗放,很適于在家庭陽臺上栽培。仙人掌生長適溫為20~30℃,生長期要有晝夜溫差,最好白天30~40℃,夜間15~25℃。春、秋季節,澆水要掌握“不干不澆,不可過濕”的原則。6~8月是生長旺盛時期,一般每晨澆透水1次,傍晚視情況補水。如遇特別炎熱和有大風時,每天可澆2次+欲使植株長大,希望多生子株的,應多澆水;欲使開花和控制植株增大時應少澆水。
原始的仙人掌類植物是有葉的。它們原來分布在不太干旱的地區,外形和普通的植物并沒有多大的區別。只是由于滄海桑田的變化,原來濕潤的地區變得越來越干旱,為了適應環境以求生存,外形發生了變化,正常的扁平葉逐漸退化成圓筒狀,進而又退化成鱗片狀,最后完全消失。今天在中美洲一些不大干旱的地區還分布著一些原始的仙人掌類。其中葉青刺菒屬、麒麟掌屬及頂花膜鱗掌屬的種類具正常的扁平葉,但其大小和肉質化程度有變化。葉仙人掌屬種類的葉大而薄,基本上不肉質化。
仙人掌具有清熱解毒,舒筋活絡,散瘀消腫,解腸毒,涼血止痛,潤腸止血,健胃止痛,鎮咳之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腸潰瘍,痔瘡,急性痢疾,咳嗽;外用治流行性腮腺炎,乳腺炎,癰癤腫毒,洗痔,蛇咬傷,燒燙傷。
在每100g可食仙人掌中,約含維生素A 220μg,維生素C 16mg,蛋白質1.6g,鐵2.7mg,可以產生25~30千卡的熱量。近年來,許多國家已開始用仙人掌治療動脈硬化、糖尿病和肥胖病,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據說,這主要是由于仙人掌所含的維生素能抑制脂肪和膽固醇的吸收,并可以減緩對葡萄糖的攝取。食用仙人掌的營養十分豐富,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的功效,食用仙人掌的嫩莖可以當做蔬菜食用,果實則是一種口感清甜的水果,老莖還可加工成具有除血脂、降膽固醇等作用的保健品、藥品。墨西哥的餅食點心、菜肴膾炙人口,就是用當地的仙人掌科植物的花卉烹制出來的。
仙人掌在我國做為藥用首載于我國清代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據該書記載,仙人掌味淡性寒,功能行氣活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潤腸止血,健脾止瀉,安神利尿,可內服外用治療多種疾病,清代劉善術著的《草木便方》中記載,仙人掌苦澀性寒,五痔瀉血治不難,小兒白禿麻油擦,蟲瘡疥癩洗安然。《本草求原》載:寒,消諸痞初起,洗痔。《陸川本草》記載有消炎解毒,排膿生肌的作用,用于瘡癰癤腫咳嗽的治療。《嶺南采藥錄》記載:“仙人掌焙熱熨之,用于治療乳癰初起結核。《閩南民間草藥》中說,用仙人掌鮮全草適量,共搗敷患處,治透掌疔。《廣西中草藥》載:仙人掌止瀉,治腸炎腹瀉。《閩東本草》載:能去痰,解腸毒,健胃,止痛,滋補,舒筋活絡,涼血止痛,療傷止血。治腸風痔漏下血、肺癰、胃病,跌打損傷。《湖南藥物志》記載:仙人掌消腫止痛,行氣活血,祛濕退熱生肌。《中國藥植圖鑒》記載:仙人掌外皮搗爛,可敷火傷,急性乳腺炎并治足胝。煎水服,可治痢疾。《分類草藥性》載:專治氣痛,消腫毒,惡瘡。《貴州民間方藥集》載:仙人掌為健胃滋養強壯劑,又可補脾、鎮咳、安神。治心胃氣痛、蛇傷、浮腫。《圖經本草》記載:仙人掌無毒,與甘草浸酒服,治腸痔、瀉血。從資料記載可以看出,仙人掌治療疔瘡腫毒的作用顯著.現有報道除用于痢疾、哮喘、胃痛、腸痔瀉血外,還用于腎炎、糖尿病、心悸失眠、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肥胖癥及肝病的輔助治療。
同樣仙人掌還可以用來治療牛皮癬,專家表示:仙人掌性味苦寒、無毒,既可食用,也能作藥用,主要有清熱解毒,散瘀消腫,行氣活血,健胃止痛,等功能。此外,仙人掌可以去除皮膚的厚角質層,有美白肌膚的效果,刺芽果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而牛皮癬患者一部分患者由于內分泌失調,毒素淤積體內因此,仙人掌治療牛皮癬有一定的輔助效果。
患者可以把仙人掌制成藥膏使,將仙人掌去刺,切成小塊,微火焙黃,研末,調成糊狀。用時先以溫水清洗患處,再涂以藥膏,每日兩次,就可以起到一定的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