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經濟價值極高的材果兼優樹種 ——美國黑核桃品種來源 黑核桃(Juglans nigra L.)為胡桃科(Juglaudaceae)胡桃屬植物。原產于美國東部,我國引種黑核桃時間很早,但大量引種是1984年開始的。黑核桃優良品種按其用途可分為4種類型:果用型 產仁率高,果仁品質好。主要品種有哈爾、海蘭、奧得。材果兼用型 干性強,主干直立,產仁率較高。主要品種有:比爾、喬頓、莎切爾、麗紋、麥克、邁爾斯、皮納、名特、拉茲、法倫、斯珀克127、奧黑、洛核、奧奇、范特、西來、菲斯特、火花。具有立體水波紋的珍貴用材類型 主要品種有帕米爾、湯姆、浪花、布特、福森、帕米爾20、彩虹、奧奇1號。砧木類型,主要品種為小葉黑核桃。黑核桃存在明顯的變異,播種養殖應從優樹上采種。根據黑核桃果實的大小和果仁取出的難易程度,已經命名了100多個品種,其中具有優良性狀的品種有15個。特征特性 黑核桃為果材兼用樹種。為溫帶落葉闊葉樹種。雌雄同株,黑核桃通常在4~6月開花,果實成熟期9~10月份。具體時間隨生長地區緯度的不同而有差異。果實在落葉后脫落。實生樹8年左右開始結果。生產商品種子的最小樹齡約為12年,30年生以上的樹生長的種子質量最好,結實可持續百年以上。結實具有規則的豐歉年現象,大約5年內有2年豐年。嫁接苗2~3年開始結果。對氣候有較寬的適應性,在美國整個分布范圍覆蓋了4~8個氣候帶,1月最低氣溫從-6~-31℃,抗寒類型可耐-43℃的低溫,適生氣候范圍超過我國的核桃。但黑核桃在生長期怕霜害,早、晚霜易引起新梢干枯。深根性,主根發達,具有較強的抗旱性,怕積水,但在較濕潤的深厚土壤(土層3m)中生長更好。喜光。為陽性樹種,在混交林中必須處于優勢地位才能正常生長,其孤立木易產生較多的分枝,該樹抗風能力較強。在一般條件下,20年生樹高9~12m,胸徑12~20cm,成熟期約150年,可存活250年。最佳適生條件為:光照充足,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土質疏松,地下水位較低(3m以下)的中性沙壤土或壤土。黑核桃對土壤的適應性也較強,可以在pH4.6~8.2的各種土壤上生長。在不積水的深厚粘土中也能較好生長。栽培要點 嫁接育苗 黑核桃嫁接成活較困難,一直未能快速發展。嫁接方法有舌接、方塊芽接、“T”形芽接等。嫁接所用的砧木一般為核桃。嫁接黑核桃應在6~8月份,以8月中下旬成活率最高。用方塊形芽接法,芽片要大于2.5cm×1cm,砧木地徑至少1cm,由于核桃單寧含量高,一定要由技術熟練者快速嫁接。作砧木的核桃在休眠期間有傷流,影響愈傷組織形成,接穗易被傷流泡爛,不能愈合成活。因此,應在傷流很少或無傷流時候嫁接。插皮舌接在核桃樹展葉至雄花末期為最適宜的嫁接時期。芽接在6~8月進行,其中以8月中下旬成活率最高,在此期間只要嚴格地執行操作規程,成活率可達80%以上;6月上中旬~7月中旬成活率可達60%左右。7月份以前嫁接,能夠安全越冬,8月上中旬以后嫁接要注意防凍。接后管理 適時解包放風 插皮舌接或劈接20~25天后,每隔3~5天檢查一次,成活展葉后即可放風,但不可輕易解包。放風口由小到大,不可一次全部打開。修剪砧梢及抹芽 “T”形芽接或板狀芽接后,在芽接以上保留30~50cm長的一段砧梢,野核桃等髓部較大,蒸騰力強,容易干枯,如果不留一段砧梢,砧木從剪口以下干枯,常連同接芽一并枯死。留下的砧梢(要帶一個小側枝)可作為新梢的縛綁支柱,待新梢生長健壯時在剪去全部砧梢和枝葉。復綁和解綁 接后10天左右,葉柄即可脫落,此時再復綁葉柄處。當芽接萌動時,在接芽的背面將綁繩割斷。接口保護 嫁接后為防止水分蒸發和雨水浸入,可用較大的樹葉或塑料薄膜在接口的上部覆蓋,用麻將上口包扎成傘狀。不要把接芽包扎過緊,防止通風不良,造成接芽發霉,影響成活。在寒冷地區,為了保護接芽不受凍害,要用草把接芽包起來,第二年晚霜過后去掉綁草。播種育苗 成熟的種子經過冬季的低溫通常在第2年春季發芽,苗木當年高生長60~90cm,第2年高1.5~1.8cm。具有良好的根系。營造黑核桃人工林,可采用直播的方法,也可植苗的方法。育苗可進行壟播,在秋季采種后直接播種,或者將采收脫皮洗凈的種子沙藏3個月后春季播種,行距30cm,種間距5~8cm,1年生苗可出圃造林。造林密度依經營目的確定,用材林3×3m,農林間作用材林2×14m,材果間用林5×5m,農林間作材果間用林4×14m。直播造林每穴播3粒種子,出苗后選留一個健壯植株培育成材。適生范圍 1996年國家將黑核桃列為首批重點引進項目,在北京、山西、河南等地進行區域化試驗。目前在河南、北京、陜西、山西、寧夏、四川、貴州、江西等地均有發展。開發價值 黑核桃在美國被認為是經濟價值最高的材果兼優樹種,主要用途:優質用材樹種 它的木材結構緊密,力學強度高,紋理、色彩美觀(暗紅色)且易加工,是優良的膠合板等用材。在歐美已成為建筑裝飾中高雅富貴的象征。歐盟目前已把發展用材型黑核桃作為今后林業發展的重點。以法國為首的意大利、德國等5國參加的用材型核桃攻關項目正在進行之中。德國奔馳轎車的木制配件全部采用黑核桃木,且當車報廢時,還要專門回收木制品。在國際市場上,黑核桃木售價達1000美元/m3以上。高級干果樹種 黑核桃果仁營養豐富,含蛋白質28%、脂肪52%,可生食或烤食,廣泛用于冰淇淋、糖果、點心的配料和風味添加劑。在美國,黑核桃仁每公斤售價16美元,高出普通核桃仁的4倍以上,市場需求量約9億kg,目前的產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黑核桃果殼碾成不同直徑的顆粒后,可廣泛用于金屬拋光、機械清洗及化妝品。重要的工業原料樹種 黑核桃因其殼硬度大,制成粉后,既可作化妝品的添加劑,也可作為機械表面的打磨劑,其售價與黑核桃仁等價。優良的核桃砧木 因黑核桃根系發達,且抗線蟲病等,嫁接的核桃生長健壯,適應性強,結果快,產量高,一般3年見果,5年即可進入豐產期。街道、庭院的美化樹種 黑核桃實生苗,主干挺拔,樹冠勻稱,樹形美觀,葉具淡香,根系深廣,適應性強,抗病蟲,可廣泛地應用于城市綠化、四旁植樹和林網建設。在平原區發展黑核桃,其效益是楊樹、泡桐的10倍以上。十四、中國的桃花心木 ——香椿特征特性 香椿(Toona sinensis (A.Juss) Roem.)為楝科(Meliaceae)香椿屬高大落葉喬木。樹高25m,胸徑70cm,樹皮赭褐色至灰褐色,呈不規則的條狀縱裂,片狀脫落。葉互生,羽狀復葉,長25~50cm,有香味;小葉10~22個,對生。花兩性。圓錐狀花序頂生;花白色有芳香味。蒴果。花期6月,果熟期10月。暖溫帶樹種,亞熱帶也有,耐寒性較差,可栽培在年平均氣溫7.9℃,最低氣溫-27.6℃的陜西榆林地區;喜肥沃沙質土壤,對土壤的酸堿性要求不甚嚴。其中以土層深厚、肥沃濕潤、疏松通氣、排水良好的中性沖積沙壤土生長最快,年胸徑生長量可達2cm以上;在石灰質山地棕壤上生長良好;在低洼積水地、鹽堿重(pH 8.5以上)或特別干旱,瘠薄山地、沙地,栽培香椿生長不良。較耐水濕,喜光,不耐庇蔭。抗污染性能差。栽培要點 播種育苗 8~9月采種,陰干后,貯藏在通風干燥室內。種子壽命短,貯藏1年以上時,喪失發芽率。約65000粒/kg,發芽率50%~60%。一般在3~4月,多用條播,行距25cm,每畝播種量2.5~4kg。播種前種子可用溫水浸泡15~20小時;再用清水泡10個小時,撈出催芽,溫度控制在20~25℃,種子裂嘴后,就可播種。開溝條播,條距30~50cm。每hm2播種量37.5~60.0kg。播溝深約2cm,覆土1cm左右,播種后稍加鎮壓,進行灌溉。高床或壟床播種后,以側方澆水為佳,澆水不宜淹沒床面,以保持其疏松。在粘土地上,播種后要覆蓋稻草或地膜,以防地表板結,或灼害發生,苗高4~5cm,進行間苗,高10cm時,要及時定苗,每米長留苗7~10株。播種后幼苗初期生長緩慢,7~8月生長迅速。于6月下旬~8月中旬期間,應及時追肥、澆水、疏除過密苗干下葉片,使其通風透光。當年生苗高可達1.5m以上。埋根和留根育苗 特點是成活率高,苗木容易管理,質量好,成本低。根的長度15~20cm,每畝可育2000~3000株。插根養殖 香椿根具有較強的萌芽能力。把0.4cm以上粗的根,剪成長12~15cm的根插穗,上口平,下口斜,以免倒插。根插穗剪后,按粗細分級,進行貯藏或催芽。春季采的根應進行催芽后,再插。按株行距20cm×30cm或30cm×50cm,進行穴栽。當年生苗高可達2m以上。扦插養殖 軟質(木質化在30%時的夏季枝條)和硬枝(全部木質化的冬季剪條)扦插育苗。落葉后選粗1~1.5cm的當年生或一年生苗干。剪成15~20cm插穗,上口剪平,距頂端芽1~1.5cm,防止上端枝梢干枯致死頂芽。下口斜,增加發根面積。冬季沙藏,長出愈傷組織后扦插。春季采條可用150ppm萘乙酸浸泡12~24小時,沖洗后催根,長出愈傷組織后扦插。適生范圍 東起遼寧南部,西至甘肅,北至內蒙古南部,南到廣東、廣西、云南。開發價值 香椿為速生樹種,生長迅速,特別是前期生長較快;適應范圍廣,容易養殖;香椿的營養價值較高,椿芽是一種木本蔬菜,含有較高的維生素和胡蘿卜素,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木材是上等的家具用材,號稱“中國的桃花心木”,價值是楊樹的1~2倍;木材深紅紫色,質地堅硬,紋理細致,具光澤,堅固耐用,為家具之良材,同時還是建筑、造船等用材。香椿也是一種觀賞樹種,秋季葉呈紅色,故有“紅椿”之稱。種子含油率達38.5%,是一種優良的木本食用油。十五、最珍貴的鄉土樹種 ——楸樹特征特性 楸樹(Catalpa bungei G.A.Mey.)為紫葳科(Bignoniaceae)楸樹屬落葉喬木。高30m,胸徑達1m。樹冠窄長,多呈圓錐形或三角形,無頂芽,多二叉分枝,延長主干多呈一強一弱;樹皮灰黑色或黑褐色,淺縱裂,小枝灰綠色,無毛。葉對生或三葉輪生,單葉,三角狀卵形或長卵狀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截形至寬楔形或心臟形;葉柄長2~10cm。頂梢部分節間短,芽飽滿。為假二叉分枝。花兩性,雄花不孕或敗孕;若有結種現象,多是因為周圍有其它類型授粉而成。始花年齡7~10年,5月初為初花期,盛花期為10天;9月上旬蒴果成熟;楸樹主根明顯,屬深根性樹種,直徑30cm的楸樹,根系多分布在80~120cm深的范圍內,耕作層沒有楸樹根的分布。干形端直,尖削度小,出材率高、樹高成材時多在15~20m之間。喜光,喜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0~15℃,年降水量500~1500mm之間都能正常生長,能忍耐-20℃低溫;500mm的年降水量,50%降水只要分布在6月、7月、8月三個月的高溫生長季節,就不會影響楸樹的年生長量。要求地下水位1.5m以下。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土層超過1m深才有利于生長。適宜的pH值在6~8之間。對土壤水分十分敏感,不耐干旱也不耐水濕。具有較強的抗毒、抗大氣污染作用。優良品種有8401、8402兩個無性系,樹高和胸徑年生長量與毛白楊近似。栽培要點 播種育苗 在15~30年生的健壯母樹上采種。當果實由黃綠色變成灰褐色、頂端微裂時,種子即已成熟,剪下小果枝,摘下果實。楸樹的出種率約10%,種子純度75%~80%,發芽率40%~50%,1kg種子20萬粒。多采用春播,播種前用30℃溫水浸種4小時,撈出晾干,再用3~5倍于種子的濕沙混合均勻,堆在屋內進行催芽,在處理期間,定期灑水、翻動,使內外濕度均勻。經10天左右,有30%種子裂嘴,即可播種。播種方法采用低床落水條播法。行距20~25cm。每畝播種量1~2kg左右。播前灌足底水,播后用細篩覆蓋細土和細沙,厚度0.5cm左右,以微埋沒種子為度。最后,床上以覆蓋物遮蔭。幼苗出齊后,撤出覆蓋物。播種育苗的株行距15cm×25cm,每畝產苗量10000~15000株。楸樹幼苗生長比較緩慢,1年生播種苗高50~100cm,2年生播種苗高2m以上。埋根育苗 埋根用的根條來源于大樹的根和苗根,截成長15~20cm,春季隨挖、隨截、隨埋。1年生埋根苗高1.2~1.6m,地徑1.5~2.0cm,當年即可造林。扦插育苗 秋季落葉后,采取母樹上的根蘗條和1年生苗干作種條,截成長15~20cm,分級后,每50根或100根插穗扎成一捆,豎立在露天的沙坑中,一層插穗,一層濕沙,至坑口20cm處蓋土,天冷時要加厚土層。坑中每隔1m豎立一個草把,以便通氣。早春要勤檢查,防止地溫升高,插穗腐爛。3~4月扦插,株行距20cm×30cm,每畝產苗量8000株左右,當年苗高可達1~1.5m以上。嫁接育苗 嫁接苗是用梓樹種子播種苗作砧木,按30cm×50cm株行距,頭年育砧,翌年春季采用劈接、袋接、帶木質芽接的方法。造林密度 可采用1m×3m、1.5m×2m、2m×2m、2m×3m。為了培養干形,初植密度稍大些。適生范圍 分布呈東北、西南走勢,從遼東半島到云貴高原。西部川西、甘南和東部沿海為楸樹的引種栽培區。開發價值 楸樹以其為珍貴的鄉土樹種而著稱。材質具有質地堅韌細密、紋理通直、花紋美觀、有光澤;收縮率小,不翹不裂,不走型;耐腐,不易蟲蛀;著釘適中,切面光滑,易加工,黏膠力好;抗壓、抗彎曲,抗拉力強度大,力學性質好等特點,用途廣泛。楸木價格昂貴,山東、江蘇以重量計價,高達5元/kg。楸樹樹形優美,花色艷麗,可作為城市行道樹和風景觀賞樹種。十六、我國西部地區的重要用材樹種 ——華山松特征特性 華山松(Pinus armandi Franch.)為松科(Pinaceae)松屬常綠喬木。高達35m,胸徑1m,幼樹皮平滑而薄,灰綠色,老樹皮則開裂成方塊狀,不剝落。小枝綠色,無毛。針葉,五針一束,長8~15cm。球果圓錐狀長卵形,長10~22cm,成熟時種鱗張開,黃褐色,種鱗無毛,種臍小。種子扁卵形,淡褐色至黑色,有縱脊,長1~1.5cm,無翅。樹冠卵狀圓錐形。較喜光樹種,幼苗耐一定庇蔭;喜溫和、涼爽、濕潤的氣候,高溫及干燥是限制其分布的主導因素,分布區年平均氣溫一般在15℃以下,年降水量600~1500mm,年平均相對濕度大于70%;較耐寒,可耐-31℃的低溫;能適應多種土壤,以深厚、濕潤、疏松、微酸性的森林棕壤及草甸土上生長最好;華山松是針葉樹種中生長比較迅速的一個樹種,在北方可與油松相比,在南方可與云南松相比;年生長發育過程因地區而有差異;根系較淺,但可塑性大,主根不明顯,側根、須根均發達。栽培要點 采種 華山松球果在9月中旬~10月中、下旬成熟。球果采回后,先堆放5~7天,再攤開暴曬3~4天,果鱗即大部分張開,再經敲打翻動,種子即可脫出。取出的種子不能再暴曬,否則容易變質。要及時水選,陰干后裝入麻袋貯藏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在秋季多雨的地方,可用人工干燥的方法(球果干燥室)取種,注意加熱的溫度不可太高。苗圃地的選擇 應注意以下三點:①土壤疏松,微酸,排水良好,以沙壤土為宜,切忌鹽漬土。②近期燎荒地以及種過玉米、棉花、豆類、馬鈴薯等農作物和蔬菜的地方,一般不宜作華山松育苗地,如迫不得已,應采取相應的土壤改良及消毒措施。③在苗圃中最好選以前作為松樹、云杉、冷杉等針葉樹或楊柳科、殼斗科樹種的育苗地。播種 未經處理的華山松種子,一般播種要經3~4周才能發芽出土,通常在播種前進行沙藏層積催芽,也可用50~60℃溫水浸種催芽。條播、撒播均可,以條播為主。條距20cm左右,播幅5~7cm,覆土厚度2~3cm。北方的1年生苗,以畝產20~25萬株為目標,每畝播種100~125kg。北方的2 年生苗和南方的1年生苗,以畝產12~15萬株為目標,每畝播種50~75kg。最好用火燒土蓋種,播后還要覆草。撫育管理 幼苗出土前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幼苗應搭棚遮陰。幼樹要防猝倒病,入冬前要埋土防寒。移栽要帶土球,勿傷頂芽,栽后連澆兩遍水,7天以后再澆一次。成活后要保持土壤疏松,樹根周圍要保持土壤疏松;施有機肥每株100~150kg,埋土后澆水。適生范圍 水平分布較廣,約在北緯23°30’~36°30’,東經88°50’~113°之間。開發價值 樹形雄壯,老樹蒼勁挺拔,針葉翠綠,是園林中不可缺少的樹種。叢植、孤植于綠地,也可作行道樹、風景區造林樹。華山松同時是我國西部地區的重要用材樹種。松樹節、針葉、松脂入藥,種子含油30%~40%。分布范圍廣,更新養殖容易,生長比較迅速,木材性質優良,種子可供食用,經濟價值較高。十七、新近引進的北美優質針葉樹種 ——圣誕松、貧地松、旱地松品種來源 針對我國西部大開發以及北京周邊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需要,近年我國從北美引進的三個優質針葉樹圣誕松、貧地松、旱地松。特征特性 圣誕松又名道格拉斯松(Pinus douglas-fir)為松科(Pinaceae)松屬常綠喬木。 常綠針葉樹種,高大喬木,樹干筆直,分海岸和內陸兩種。海岸樹種高達85m,內陸樹種高達42m,成材時直徑可達1.5m。針葉2~3cm長,葉形美觀。樹枝伸展下垂,樹形呈塔形,使之成為經典的圣誕樹。當年苗需要遮蔭,移植后于陽光充足的地區生長更好。貧地松又名黑松(Pinus lodgepole)為松科(Pinaceae)松屬常綠喬木。 針葉兩針一束,葉長2~6cm。常綠喬木,樹高20~35m,樹干筆直。成材時直徑可達1m,樹齡可達200年。樹干分枝角度小,適于高密度栽植。對土壤要求不嚴,從肥沃的土壤到非常貧瘠、干旱、沒有養分的山坡地、沙地,在海拔3000m以下,只要陽光充足,該樹就能茁壯成長。旱地松又名黃松(Pinus ponderosa pine)為松科(Pinaceae)松屬常綠喬木。 常綠喬木,針葉3針一束,也有2針一束或5針一束,因生長區域不同而異,是一種針葉特長的松類樹種,針葉長可達10~25cm,葉形優美。樹高25~40m,最高可達60m。樹干筆直,直徑可達2m,樹齡500年左右。樹皮厚,具有很強的抗火災能力。根系發達,抗性強,特耐干旱,在干旱地區生長良好。喜偏酸性土壤,pH 7.0以下生長較好。耐寒,能耐-28℃以下的低溫;耐干熱,最高溫40℃以上,不影響其生存。貧地松極耐瘠薄,旱地松更耐干旱,二者還是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栽培要點 播種養殖。播種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適生范圍 在我國可分布于遼寧南部、華北、西北,海拔3000m以下,年降雨量不低于200mm的地區。開發價值 圣誕松木質堅硬,不變形,抗腐蝕性強,是很好的建筑用材,也可制成精美的板材,是北美最受歡迎的用材樹種之一。樹形美觀、速生、耐修剪,可為圣誕節及風景區、園林綠化提供新的觀賞樹種。貧地松是很好的用材樹種,木材可作建筑用材、膠合板、門窗、家具等。旱地松木材商業價值高,可用來做模具、家具等,也是很好的松類用材樹種之一。貧地松和旱地松可廣泛用于北京周邊地區及西部開發生態建設中的荒山造林綠化、風沙源治理、荒漠化治理等。第七章 極具開發價值的園林樹種十八、世界五大著名觀賞樹種之一 ——金松 品種來源 金松又名日本金松(Sciadopitys verticillata (Thunb.) Sieb. et Zucc)為杉科(Taxodiaceae)金松屬。廬山植物園于1935年從日本引進金松。特征特性 喬木,在原產地高達40m,胸徑達3m;樹皮淡紅褐色,裂成條形脫落;大枝近輪生,樹冠塔形。鱗葉三角形,長3~6mm,基部綠色,上部紅褐色,膜質,先端鈍,第二年變成褐色;條形葉長5~15cm,寬2.5~3mm,先端鈍微凹,邊緣較厚,上面亮綠色。球果卵狀長圓形,長6~10cm,徑3.5~5cm,有短柄。種子扁,長圓形或橢圓形,連翅長8~12mm,寬約8mm。 耐蔭性較強,喜生于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栽培要點 扦插養殖 苗床選擇灌溉方便,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楊樹或杉木林下,這樣濕度大,陽光不易直射,有利插穗的愈合生根。圃地要深翻細耕,清除雜物。插床用70%的細沙和30%的腐殖質土混合,pH值調至5.6~6,床面要平,寬0.8~1m,長度依地形而定,床高10~15cm為宜。插穗采用大樹上的一年生粗壯枝條,帶有2年輪生的節,從節下0.5cm處剪平,長13~16cm。剪好后捆成把,放清水浸2~3小時,可除去油脂增加水分,用生根粉處理。株行距15cm×15cm,插后澆透水。亦可播種養殖和分根養殖。適生范圍 目前,青島、上海、南京有栽培開發價值 金松為庭院稀有珍稀樹種,樹姿優美,其樹冠尖塔形,枝葉茂密,葉片輪生如傘,翠黛美麗。與雪松、南洋杉為世界三大著名觀賞樹種,最適孤植于草坪中央、花壇、庭院入口及高大建筑物兩旁,或于街道兩側列植。一般不作造林樹種。十九、世界五大著名觀賞樹種之一 ——金錢松特征特性 金錢松(Pseudolarix amabillis (Nels.) Rehd.)為松科(Pinaceae)金錢松屬落葉喬木。我國特有種。高達40m,胸徑可達1m。樹冠圓錐形。枝不規則輪生,長枝延長生長,葉螺旋狀互生;短枝側生,葉線形,扁平、柔軟。入秋葉色變黃,脫落時基部連接形同金錢故得名。雌雄同株異花,均著生在短枝上;雄球花有柄,雌球花紫色;球果卵形或倒卵形,當年成熟,長6~7cm,徑4.5~6cm,有短柄;種子有翅,熟后脫落。金錢松有叢生金錢松、矮型金錢松、垂枝金錢松3個變種,主要供觀賞用。陽性樹,但幼苗需一定庇蔭。幼齡階段,地下部分生長速度超過地上部分,主要長粗壯的主根,側根也很發達;5~6年以后,地上部分生長轉快,10~20年生長最快,在適宜的立地條件下,20~30年內,每年高生長在1m左右,胸徑在1cm左右。30~35年后,樹高和直徑生長趨于緩慢。好酸性土,要求排水良好而又較濕潤的沙壤土,在中性土壤上亦生長良好,但不耐石灰土或過于干旱和漬澇地,為典型的與菌根共生樹種,引種栽培必須同時引入菌根土,否則難以成活。喜溫涼濕潤氣候條件,要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或酸性沙質壤土;能耐-20℃低溫,但不耐干旱,也不適應鹽堿地及長期積水地;枝條堅韌,抗風力強。栽培要點 金錢松花芽于7~8月間分化,嚴重干旱的年份,花芽往往不能正常分化發育,而且雄花較少,如遇多雨,影響授粉。結實間隔期較長,一般3~5年結實一次,有時間隔5~7年才豐產一次,10月中下旬球果成熟,當種鱗轉為淡黃色即可采收。球果采下后,堆放室內,堆高不超過50cm,使種鱗開裂;因含油豐富,不宜暴曬,以免油化而降低發芽率。種子20000~24000粒/kg,發芽率80%以上。金錢松為菌根性樹種,宜在海拔400~500m的山地建立永久性育苗基地,或在土內有菌絲的林間育苗。平原和丘陵地區可選擇比較庇蔭的地方育苗,育苗地應摻入金錢松林下土壤,接種菌根。每畝施餅肥50~75kg,或腐熟廄肥3500~4000kg與過磷酸鈣15~25kg混合翻入土中。3月播種,播前,種子放入40℃溫水中(自然冷卻)浸一晝夜,撈出陰干再用0.5%福爾馬林消毒,條播,條距20cm,每畝播種12.5~15kg;撒播,每畝播種15~17.5kg。播后用焦泥炭拌以菌根土或完全用菌根土覆蓋,厚約1cm。兩周后發芽,20天左右出齊。5~7月間勤施追肥,林間育苗可不遮蔭。空曠地育苗,6~8月間應設蔭棚遮蔭,以降低土面溫度,并及時澆水,保持床面濕潤,以利菌絲養殖,促進苗木生長。苗木在春、夏、秋3季延續生長,秋季落葉較遲,當年苗高10cm以上,須留床1年,次年每畝保留6~8萬株。兩年生苗高30cm以上。間苗移植時,可剪去一部分主根,以促進側根生長,并盡量保持根部宿土。苗木移植或定植一定要在萌動之前,并帶土坨,隨起隨栽。沒有菌根的苗圃,宜用菌根土墊床蓋種或打漿沾種,促使苗木根系及早感染菌根真菌。定植后應注意樹形管理,修枝不可過高,要保持樹冠勻稱。適生范圍 長江中下游各省。江蘇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江西、湖南、四川東部、湖北西部。開發價值 樹形優美,秋葉金黃,為世界著名五大園林樹種之一。園林中可作行列樹,也可孤植或群植成樹叢,若與冷杉、雪松等常綠樹配置一起,入秋黃綠相襯極為美麗。木材結構略粗,但紋理直,較耐水濕,為優良的建筑用材。根皮入藥,有止癢、殺蟲與抗霉菌的作用。浸酒外用,可治癬癥。樹皮為栲膠原料。二十、世界五大著名觀賞樹種之一 ——雪松特征特性 雪松又名喜馬拉雅山雪松(Cedrus deodara (Roxb.) Loud)為松科(Pinaceae)雪松屬常綠大喬木。高可達50~72m,胸徑3m,樹冠塔形,樹皮灰褐色;大枝不規則輪生,平展,小枝微下垂。葉針形,堅硬,長2.5~5cm,幼時灰綠色,具白粉,葉橫斷面三角形或四方形,葉在長枝上螺旋狀散生,在短枝上簇生。雌雄異株,少同株,雌雄球花單生于短枝頂端。球果橢圓狀卵形,成熟后果鱗與種子同時散落,種子有寬三角形翅。花期10~11月,球果翌年10月成熟。雪松有很多自然類型。在南京地區根據樹形和分枝狀況分為:厚葉雪松 針葉短,平均長2.8~3.1cm,厚而尖,枝條平展開張,小枝微下垂或幾平展。生長緩慢,樹冠壯麗,用以綠化最好。垂枝雪松 枝條下垂,針葉最長,平均3.3~4.2cm,樹冠尖塔形,生長較快。翹枝雪松 枝條斜上,小枝微下垂,針葉平均長3.3~3.8cm。樹冠寬塔形,生長最快。雪松為陽性樹種,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大樹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否則生長不良或枯萎。抗寒性較強,大苗可耐-25℃的較短期低溫;但對濕熱氣候適應能力較差。喜涼爽、空氣濕潤,對溫度變化適應能力較強,喜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堿性土壤;對輕度鹽堿也可適應。抗煙害能力差。淺根性樹種,主根不發達,側根分布也不深,一般都在40~60cm的土層內,最深不超過80~90cm。根系水平分布可達數米,因此容易發生風倒。(二)栽培要點 播種養殖 精選種子約8000粒/kg,播種量5kg/畝左右,宜在3~4月進行。用冷水浸種1~2天,晾干后即可播種。點播,行距12~15cm,株距4~5cm。播后覆土、蓋草、澆水。經3~5天種子開始萌動,半月后相繼出土,持續時間可達一月余。發芽率達90%左右。大部分幼苗出土后,應架設蔭棚遮蔭,也可在全光照下育苗。除經常澆水、除草松土外,每隔10~15天應施肥一次,每畝施化肥2.5~5kg,撒于床面或溝施,施后需立即澆水。扦插養殖 ①母樹年齡越小,生活力越強,扦插成活率越高,以幼年母樹上一年生枝條為好;②夏季扦插應剪取當年春季抽出的新梢作為插穗。如夏插時間較早,則插穗基部應帶一部分去年老枝為好;③插穗的剪截和處理。剪截插穗宜在無風有露水的早晨或陰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