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苗木病蟲害的防與治(二)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31 20:33 |
棕櫚科植物
棕櫚科植物的蟲害以象甲蟲、椰心葉甲等為代表。華南地區在3月初就會出現,一定要掛專門治療的葉甲清粉劑藥包,并且注意藥包掛上之后隔一段時間就要在上面澆水,讓藥劑達到蟲害部分。相關的觀察工作也非常重要,觀察新葉的葉柄基部,出現黑色下塌現象就是有蟲害了,再長出新葉證明蟲害已經被消滅。 葉甲清粉劑 成分包括觸殺性藥劑和內吸性藥劑,藥劑可以通過植物內吸進入心葉緩慢釋放。同時,掛包法是將藥包固定在植株心葉上,讓藥劑隨水或人工淋水流到害蟲危害部位從而殺死害蟲。掛包法不僅沒有噴灌引起的霧滴飄移污染,而且藥劑只流向害蟲危害部位,藥劑有效利用率高,對環境污染小。 操作方法 危害嚴重的掛藥2小包,其中1包放置在心葉基部幼嫩葉片內側,塞入心葉與旁側葉片之間,并用掛包線固定在1.5米以上長的心葉(一般為第2片心葉)葉梗上,用于殺死藏于心葉內的幼蟲、成蟲和卵。另1包固定在為害較嚴重的心葉上方內側,再把心葉和周圍幾片心葉捆綁在一起,用于殺死葉片上部的害蟲。如心葉上部未發現成蟲或成蟲少于20頭,則該樹用藥一包,該藥包置于新葉基部。然后在藥包上部緩慢淋水,讓水慢慢流入有蟲的葉片和心葉深處。 水生植物
刺吸性害蟲蓮縊管蚜 早春時候會成群集中在水生植物的嫩莖、柄及嫩葉上,刺吸危害,受害輕的受害部分呈黃白色斑,嚴重的時候葉片皺縮卷曲,莖葉越來越枯黃。睡蓮、王蓮、荷花、慈姑等都是蓮縊管蚜的第二寄主。 該蚜蟲喜歡偏濕的環境,如果環境相對濕度在80%以上,蚜蟲的成蟲壽命就比較長,產蚜量也比較多,該蚜蟲在水生植物上發生一般在4月中旬開始。因此這段時間要對水生植物萌芽生長情況,對嫩芽和嫩葉進行檢查,發現蚜蟲危害要及時用藥防治,可用吡蟲啉、溴氰菊酯、聯苯菊酯等藥物進行防治。 病害 雖然春季氣溫低,水生植物病害發生不明顯,但這并不說明此時可以放松對病害的預防,抓住春季時機預防水生植物病害可以有效減輕夏秋季病害的發生。 首先要在初春對水生植物的殘體再一次進行清理,多數病菌都是在植物殘體中休眠越冬的,清理殘體可明顯減少病菌,例如清理荷花殘體,可減輕荷花棒孢褐斑病和荷花褐紋病在夏季的發生。 另外,水生植物發芽生長初期要及時進行用藥保護預防。如可噴施堿式硫酸銅懸浮液、多菌靈或晶體石硫合劑等藥物進行噴灑保護。 紅葉石楠
立枯病 清除病梢、病株,集中燒毀;控制密度,適當通風透光;加強管理,增加磷鉀肥;發病初期可噴50%多菌靈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700至800倍液,每周噴1次,連續2至3次。 灰霉病 為灰葡萄孢菌引起,精心養護,增強植株抗病能力,缺微量元素時要適時適量噴施微量元素的葉面肥;及時清除病葉、病梢,集中燒毀;雨季到來之前或初發病時,噴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使百克乳油900倍,每周噴1次,連續2至3次。 蚜蟲 可噴40%樂果乳油1000至1500倍液或5%蚜虱凈的1000至1500倍液。 螟蛾 及時剪除被害枝梢、莖,集中燒毀;在成蟲羽化期用黑光燈誘殺;在幼蟲孵化初期噴50%辛硫磷或50%殺螟松800至1000倍液。 桑天牛(粒肩天牛) 成蟲食害嫩枝皮和葉,幼蟲在樹皮下和木質部內,向下蛀食。剪除蟲害枝,集中燒毀;成蟲發生時,在樹干上噴灑40%樂果乳油500倍液;用細鐵絲插入蟲孔刺死幼蟲;初齡幼蟲可用敵敵畏或殺螟松或吡蟲啉10至20倍液涂抹產卵刻槽;對排糞孔注入50%辛硫酸乳油或吡蟲啉10至20倍液,每個蟲孔最多注入10毫升,然后用濕泥封孔,殺蟲效果很好。 溫馨貼士
早春噴灑藥劑 對殺死越冬病蟲害具有普遍作用,如石硫合劑,未發芽用200至300倍液,已發芽用500倍液。防治枝干病害可用43%戊唑醇乳油300至5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可濕性粉劑300至500倍液。 榕木虱 對大葉榕和小葉榕危害較大,天氣轉暖就會出現,要迅速選擇速撲殺藥劑1000至2000倍液全樹噴灑,連續兩到三次即可控制。第一代控制住了,全年的防治工作將簡單得多。 華北草坪 發生麥巖螨蟲害,可用阿維菌素6000至8000倍液全面噴灑。粉蝶、大袋蛾幼蟲在北方三四月份出現,要提前噴撒甲胺磷藥劑,兌水倍數按說明書即可。 海棠、櫻花等薔薇科植物 春季根瘤病小瘤生長較快,一旦發現用甲基托布津噴灑并灌根,效果較好。 槐葉癭蚊 對刺槐和香花槐危害較大的害蟲,以蛹越冬,春天樹木長葉時,成蟲會在樹葉邊結網造成葉邊蜷曲并在里邊產卵,幼蟲會吸食樹葉的汁液。這種蟲害一年會發生幾代,春季時第一代的防治最為重要,一旦在春季發現葉邊卷曲需要噴灑內吸型藥劑。 嬌膜肩網蝽 在東北地區4月份開始出現,主要吃楊柳樹枝葉,后期樹葉會變黃,秋天落葉早,防治也要噴內吸型藥劑。 (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竹柳種條扦插管理技術摘要 下一篇:果樹花葉病與黃葉病辨別及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