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晚稻栽培技術(shù)要點 |
當(dāng)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栽培技術(shù)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3-08-01 17:53 |
近年來,我省中稻及一季稻種植面積呈擴大的趨勢。新增加的面積主要集中在雙季稻區(qū)。有的農(nóng)民對中稻及一季稻品種特性和生態(tài)條件的要求認識不夠,由于播種期安排不合理,抽穗揚花期遇上高溫?zé)岷Γ瑢?dǎo)致不能授精而形成空秕粒,產(chǎn)量低,米質(zhì)差。 中國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3.秧田播種與管理 將種子用種衣劑包衣或用烯效唑拌種,或在1葉1心時噴施“多效唑”。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種量為16公斤~20公斤,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種量常規(guī)品種為2公斤~3公斤、雜交稻為1公斤~1.5公斤,秧田與大田的比例為1∶7~8。做到稀播、勻播。播種時要分廂稱量種子,務(wù)求播勻。播種后泥漿塌谷,以不見谷為度,出苗至2葉期以前采用濕潤灌溉,陰天半溝水,雨天排干水,大晴天早晚灌跑馬水(切忌中午前后廂面灌跑馬水),同時要防鼠雀危害,秧苗在1葉期~2葉期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公斤~2.5公斤作斷奶肥,在移栽前四五天每667平方米施尿素4公斤作送嫁肥。采用濕潤育秧,秧田施肥量不宜多,每667平方米以不超過純氮5公斤為宜。 4.移栽 根據(jù)不同品種的分蘗特性,確定適宜的基本苗數(shù)。一般來說,每667平方米基本苗數(shù):常規(guī)稻為5萬苗~7萬苗、雜交稻為5萬苗。 5.大田施肥 施足基肥,重施分蘗肥,適施壯籽肥,拔節(jié)期和幼穗分化期不施肥。一般基肥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農(nóng)家肥500公斤~750公斤、碳酸氫銨和磷肥各40公斤,移栽后5天~7天結(jié)合化學(xué)除草每667平方米施尿素、鉀肥各5公斤~8公斤作分蘗肥。直播田每667平方米在2葉期和4葉期各施尿素、鉀肥3公斤~5公斤作分蘗肥,后期再看苗補施尿素或磷酸二氫鉀作粒肥,始穗期每 667平方米用谷粒飽1包(50克)對水50公斤噴施。 999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6.科學(xué)管水 在水分管理上,以增氧通氣、養(yǎng)根活根為中心,設(shè)法增強根系活力,除孕穗期、始穗期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層外,其余時間均以保持田間濕潤為主,干干濕濕到成熟。收獲前5天~7天斷水,養(yǎng)根保葉防早衰。 7.化學(xué)除草 移栽后3天~6天每667平方米用10%金秋可濕性粉劑10克~20克,拌細土20公斤均勻撒施全田。或移栽后5天~7天每667平方米用20%莊稼漢可濕性粉劑25克拌細土20公斤均勻撒施全田。施藥后保持3厘米~5厘米深的水層7天。 8.防治病蟲害 一季晚稻田是雙季稻蟲害的橋梁田,蟲害發(fā)生偏重,應(yīng)特別注意防治。以病蟲預(yù)測預(yù)報為基礎(chǔ),分蘗期以防治第2代二化螟和第3代(或第2代)稻縱卷葉螟為主,孕穗初期以防治第3代二化螟、第4代(或第3代)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以及紋枯病為主。孕穗后期防治稻縱卷葉螟、稻飛虱和紋枯病為主,兼防稻曲病。后期注意防治二化螟和稻飛虱。防治稻飛虱每667平方米用吡蟲啉20克或撲虱靈20克~30克對水60公斤噴霧。防治稻縱卷葉螟、三化螟、二化螟每667平方米可用銳勁特50毫升對水60公斤噴霧,防治紋枯病每667平方米可用井岡霉素50克對水50公斤噴霧。防治稻瘟病和稻曲病每667平方米分別用三環(huán)唑120克、稻病寧75克對水60公斤噴霧。 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作者單位:湖南省農(nóng)業(yè)廳糧油作物處(記者 佚名) 中國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
上一篇:生產(chǎn)紅葉石楠注意啥 下一篇:美人梅栽培管理技術(sh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