瓤荷是一種既可入藥、又可作為蔬菜的地方特色珍稀品種。近幾年來通過栽培試驗,獲得了多種作物可以與瓤荷進行立體種植的模式與技術,可為今后大面積的人工栽培提供指導數據。 1.瓤荷播種。3月上旬(2月中旬—3月中旬,氣溫在5~15攝氏度時均可播種,3月上旬最為適宜),選擇富含有機質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深耕作壟,壟寬160cm,按時65—70cm的行距挖種植小溝,溝深20—25cm,按25~30cm的株距,每窩施有機肥0.5~0.8kg。將瓤荷的地下莖分割成 3—5個芽的莖段放入1:800~1 000倍的銅大師稀釋液中浸種殺菌5分鐘后,芽尖朝上放入溝中,然后覆土6—7cm,并清理好排水溝。 2.田間管理 (1)4月上、中旬,氣溫升高到15—20%,瓤荷出苗進入筍芽期, 當第一片真葉長出后,用尿素(10—12.5kg/畝)或稀入糞尿施追肥。7月上,中旬,瓤荷進入花穗生長期,用復合肥40~50kg/畝施穗肥。11~12月用有機肥施基肥(0.5-O.8kg/窩)。 (2)除草清溝:瓤荷出苗后要及時除草,一般在筍芽期、生長期、分裂期各除草一次。每次除草后都要及清理排水溝,防止漬水。 (3)防止病蟲害:瓤荷病蟲害少,在海拔500m以下地區,主要受細菌性腐爛病和螟蟲危害。在氣溫26攝氏度以上、且相對濕度在84%以上時;易發生腐爛病,可用1:800— 1 000倍銅大師稀釋液預防和防治。在生長期8—9葉左右,易受螟蟲危害,可用低濃度乙酰鉀銨磷或玉米健壯素等藥物進行防治。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4)搭蓋遮蔭棚:瓤荷適宜的生長環境是樹蔭下或水溝旁,如果在海拔500m以下栽培,夏季光照強度達8萬Lx以上,瓤荷的葉片會出現灼傷,因此要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氣溫25攝氏度以上)用黑色遮陽網搭蓋遮陽棚,棚高1.8m左右,以防強光直接照射。 (5)采收花穗:7月下旬開始,瓤荷的花穗將不斷地從植株基部生出,約10天左右即可采收。此期間還可用小麥穗殼或油菜籽殼等覆蓋植株基部土面為花穗遮光,軟化花穗及穗柄。 3.瓤荷間、套作:4月上、中旬,在瓤荷行間間作花生、地瓜、缸豆、栽插紅薯、蕹菜等,9月上、中旬在瓤荷行間套作白菜、油麥菜;10月中旬套作豌豆;12月下旬套作馬鈴薯。間作作物和套作作物的栽培技術與常規栽培技術相同。但應注意的是間、套作其它作物時不要損傷瓤荷的根、莖、葉部分。 4.瓤荷不僅能單獨種植,還能與多種農作物及多種蔬菜進行立體種植,是一種充分利用地力,利用不同作物茬口期,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經濟效益的有效方式。在瓤荷生長期進行間作,可以對瓤荷的生長起到一定的遮蔭保濕作用,在瓤荷休眠期進行套作,可以使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從而使生產者(農民)在獲得特色蔬菜花穗的同時,還能獲得多種農產品和多種蔬菜產品,這不僅滿足了人們的堂活需求,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5.瓤荷與其它作物間,套作、對間、套作作物品種的選擇是關鍵。高稈作物具有遮萌作用,但對瓤荷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同時,瓤荷在生長期也會對間作作物的生長產生遮陰作用。因此,選用有間作作物品種類型時,宜選擇植株較矮且耐蔭強的作物類型或葡萄類作物類型,也可選用有架類作物品種。套作作物宜選擇那些在次年瓤荷出芽時期可以采收的作物品種類型。合理搭配間套作作物品種,可以使水、肥、氣、熱、光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各種作物生長相互促進,實現穩產高產高效。 6.瓤荷在低海拔地區種植,高溫高濕季節易容易發生腐爛病,同時也易受螟蟲危害,人工栽培應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和防治工作。在海拔500—1500m的地區基本沒有病蟲危害,也不需要遮蔭(2002年瓤荷資源調查結果),因此瓤荷適宜在海拔500m以上地區大面積種植,且可以生產無公害的綠色產品。瓤荷屬于地方性特色珍稀藥、食兩用品種,經常食用不僅可以治療多種疾病(特別是對糖尿病有特殊療效),還可強身健體。如果能進行產業化發展,必將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