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免高樁拋秧的關鍵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4:49 |
“連免高樁拋秧”是我們基于以往的研究于2000年提出的一項秸稈自然還田超簡化栽培新技術。自2000年以來,我們連續設置試驗對該技術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同時省內許多地方也對該技術進行了示范和推廣應用。該技術的優點在于免耕拋秧不僅可減少土壤耕作,節省勞力、機具、能源,降低成本,而且覆蓋和留高樁秸稈又以生物措施保護土壤自然結構,增加有益微生物群落和土壤有機質,同時,節省整田及后期灌溉用水50-100立方米/畝(1畝=1/15公頃,下同);另外,由于該技術培肥土壤、減少化肥施用量,且肥料與農藥均在作物生長前期施用,有利于實施作物無公害優質栽培;且拋栽秧苗返青成活快,分蘗早,分蘗數多,根系發達,穗多穗大粒多,是一項十分有應用前景的新技術。但是,由于免耕和秸稈量的多少對水稻生長又有很大的影響,如連續的免耕使土壤變得緊實,肥料聚集表層化,雜草蟲害增多,過多的麥(油菜)稈在淹水時腐爛會對水稻造成毒害及與水稻秧苗爭氮等,因此,為使該技術更好地發揮增產增質增效作用,在運用中應掌握以下關鍵技術環節。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五、密度與草害防治 秧田稀播早育壯秧,促低位分蘗,使秧田由稀長密。本田依靠拋秧稻苗入土淺,低位分蘗多,分蘗力強,加上水肥調控,形成合理群體結構。一般是分蘗力強,大穗型或生育期長的品種宜稀,拋栽早的或營養期長的宜稀;反之,密度可稍大。在田面較不平,土壤保水力差以及秸稈覆蓋量大的田塊宜密些,以預防日曬或秸稈影響成活率。我們以岡優22為材料設置了1、1.5、2萬穴/畝幾個拋栽密度進行試驗,結果以1.5-2萬穴/畝的產量較高,故一般拋栽密度以1.5—2萬穴/畝較適宜。另外,搞好雜草防除也是該技術成功的關鍵,除了小春要搞好化學除草外,水稻也應重視雜草防治,可在拋栽前后各噴灑1次除草劑。或者通過人工拔草,減少農藥的使用,生產無公害優質產品。 六、施肥 由于前期容易出現秸稈與秧苗爭氮,而后期秸稈分解可提供長效養分,故氮肥施用以前期為主。氮肥用量為純氮100公斤/畝,底肥占70%,可在拋前1-2天撒施于田間,也可在拋后秧苗成活后撒施于田間,忌在拋栽當天施肥,以免發生燒苗現象。另30%的氮肥用于分蘗期追施,既可促進分蘗早生快發,又有利于秸稈的分解腐爛,為后期提供養分,也避免了后期施用化學肥料對稻米品質的影響,保證生產出的稻米安全營養。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七、灌溉 灌溉可人為為水稻營造一個適宜的供水環境,以促進水稻良好的生長發育。在返青活棵期,由于此時免耕田水分滲漏大,要做到勤灌、淺灌,既不能讓秧苗失水曝曬死苗,又不能因水層過深使秧苗漂浮而不能扎根。分蘗期以淺水或濕潤灌溉為宜。幼穗分化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敏感的時期,也是需水量最大的時期,以間歇灌溉或建立2-4厘米淺水層為佳。抽穗后可濕潤灌溉,促進莖稈老健、根系發達,為后期防早衰打下基礎。(記者 佚名) 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夏季休眠花卉的管護 下一篇:平菇仿野生栽培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