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戶張長貴再不為處理稻草發愁。8月25日,記者在廣漢市山水鎮陸林村張老漢的承包田中看到,頭天收獲后剩下的稻草隨意鋪放在田里!盀楹尾话训静菔諗n碼放整齊?”張老漢答:“不用,再過兩個月點麥子時,這些稻草將被全部蓋在田里‘廢物利用’,F在先用陽光、雨水把谷草軟化一下!
過去,費力費時產量低
其實,稻草的“變廢為寶”僅是運用這項技術帶來的好處之一。省農業廳目前正在推廣的這項簡稱為稻茬麥栽培小麥技術是以精量露播為核心,免耕、露播和稻草覆蓋三大措施組合的新技術。
據省農科院作物栽培專家湯永祿介紹,以翻耕、精播的傳統方式種小麥,受四川氣候條件制約,產量總在每畝300公斤徘徊;而前些年采用免耕撬窩技術,費工又費時:每畝3.3萬窩,要撬窩、點播、蓋種,往返三次。一個熟勞力一天最多僅能播4分地。
如今,省事又省錢1995年,我省開始示范推廣稻茬麥栽培小麥技術。張長貴講,去年他用此法種小麥,放水跑田一天后,隨即撒施肥料,然后用100元一部的簡易播種機采用行距20公分、窩距10公分播種,僅1.5小時便播完一畝,且用種量比采用傳統方式節約5公斤左右。隨后再將稻草覆蓋到田里就完事。一畝田打的谷草剛好蓋一畝,省事又撇脫。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解決秸稈出路又增收
這項獲2001年度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的技術目前已成為我省小麥生產史上成本投入最低,增收效益最好的栽培技術:與同等條件下的旋耕機播栽培比,平均節約成本26%,省工23%,增產11%,增收48%;與免耕撬窩栽培比,節本20%,省工86%,增產7.5%,增收27%。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稻草出路問題。廣漢連山鎮錦花村800畝兩季田去年采用該技術,平均畝產達330公斤,畝成本不到200元。
該技術目前在全省已累計推廣1568萬畝,新增社會純收益14億元。去年,我省在川西平原和盆周丘陵528萬畝兩季田推廣了該項技術,占當年全省875萬畝稻茬麥種植面積的60.4%。(記者 佚名) 苗木網,m.cqhuayin.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