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仿野生無污染栽培新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5:53 |
用稻草或麥秸仿野生無污染栽培食用菌技術是我國農技人員針對農村利用率不高的稻草、麥秸等大量農作物秸稈而設計的。經多年栽培試驗,徹底解決了野外利用秸稈大田種植食用菌保濕遮陰難、雜菌污染率高、費工費時等諸多弊端和難題,不需任何專用設備,不用切斷粉碎,不添加任何輔料,只需將秸稈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周年大面積栽培平菇、鳳尾菇、榆黃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種植的產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澤和風味。采用該技術每畝可利用秸稈4000千克--5000千克,而成本僅1000元左右。種菇畦還可適當套種玉米、向日葵、瓜、豆等作物,效益可觀,增產潛力較大。 苗木網,999miaomu.com 2.菌種選擇 應選高產、抗逆、廣溫型菌株。 3.建畦 種菇場地要選在距水源較近,周圍無畜圈的地方,無水的稻田、果園的空地等均可用來栽培食用菌。春夏季節栽培畦寬度不得超過60厘米,晚秋和冬季栽培畦寬度以90厘米--100厘米為宜,長度可根據場地自定。栽培畦與栽培畦之間要留出30厘米--40厘米的走道(雨季可作排水溝)。建畦時,將畦里泥土挖在兩邊,使之成為畦埂,一般畦埂高度為20厘米。畦建好后,須用5%的辛硫磷加0.2%的高錳酸鉀混合液進行噴霧處理。將發酵好的稻草或麥秸抖散,順著畦鋪料。每層厚約6厘米左右,鋪完后撒上一層蠶豆般大小的栽培種,然后再撒第2層料和撒播第2層菌種。鋪料時盡量將料抖松,使撒播的菌種落入草縫中。春季至早秋栽培,宜3層料3層菌種;晚秋及冬季栽培,宜4層料4層菌種。菌種總用量為栽培料干重的20%左右,播種時要掌握最上層用種量比下層和中間層用種量略多,四周用種量比中部用種量略多的原則。播種完一畦,即蓋上一層薄膜,并在薄膜上撒些泥土,然后用竹筷在上面每隔10厘米刺一透氣孔,再覆土10厘米。 4.出菇管理 畦面溫度高于26℃時,應及時澆水降溫。①頭潮菇的管理:當菌絲吃透料層,秸稈由黃色變為黃白色或白色時,就快出菇了。揭開薄膜,在料面上蓋濕潤土3厘米,覆土上面再蓋以刺孔薄膜。總之,要將畦面溫度控制在22℃,以利于子實體形成。畦面的覆土不能干燥,當覆土捏不成團時,應澆以小水。現蕾后,將料面刺孔薄膜去掉,畦面仍用原有薄膜蓋好,但薄膜的四邊不能接觸畦埂,應留有較大的縫隙用來通風。低溫期出菇后,畦面上只蓋草簾,讓陽光散射,以提高畦面溫度。溫度較高時,用草簾蓋嚴畦面,嚴防太陽紫外線殺傷菇體細胞。當菇蓋直徑長至2厘米--3厘米時,可噴施3%的硫酸鉀或氯化鉀,以增強菇蓋的韌性和提高產量。②頭潮菇采收后的管理:頭潮菇采收后,清除畦面的雜物和死菇,向畦面噴一次營養液(營養液的配方為:白糖1千克,復合肥2千克,味精適量,水100千克)。如此管理,前3潮菇的產量相差不大,且大小整齊,可收菇5潮以上,總生物學效率達120%--200%。(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無公害茶樹栽培管理 下一篇:紫花苜蓿豐產栽培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