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栽平菇發菌期的技術管理要點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6:44 |
平菇播種后至出菇前稱為發菌期。此段時期的技術管理程度如何,是決定平菇菌絲體能否在培養料中正常生長發育,今后能否獲得平菇優質高產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平菇發菌期的管理至關重要。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很多平菇生產者認為平菇易種,管理粗放,播種之后往往忽視了發菌期的科學管理,掉以輕心,從而導致了平菇的減產欠收,嚴重者失敗絕收。為了幫助廣大生產者正確掌握平菇發菌期的技術管理,現將秋栽平菇發菌期的技術管理要點淺述如下: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平菇菌絲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新陳代謝活動,加上多種微生物也在料中生存繁殖,新陳代謝也很旺盛,將不斷產生呼吸熱,導致料溫逐步上升,正常情況下料溫要高出室溫2—3℃,如果忽視了管理,出現了異常情況,料溫會高出10多度。因此,袋栽平菇一定要勤檢查,一旦發現料溫升高,就應及時翻袋調堆,加強通風換氣。否則,一旦料溫超過極限溫度,就會灼傷菌絲,生活力下降,便會引起大量的青霉、木霉、毛霉、黃曲霉、鏈孢霉和鬼傘類等雜菌的危害,從而導致生產失敗。 二、水分管理。菌絲生長期一般不要直接向料面噴水,如果未長滿菌絲的培養料突遇生水,也會導致大量的雜菌污染。其次是空氣濕度,發菌期培養室內及栽培場所的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0%—75%左右。濕度太高,易引起雜菌、蟲害;濕度偏低,料內水分蒸發過快,使培養料含水量下降,均會影響菌絲的生長。因此,袋栽平菇袋口應封好,濕度太高時加強通風換氣;畦床栽培的,發菌期只要不出現高溫現象,料面覆膜一般不宜隨意揭開,以封閉式發菌較為安全。 三、通風管理。平菇是好氣性菌類。在新陳代謝過程中,不斷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使培養料內部和表面附近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逐漸增高。當二氧化碳比重增加到占空氣的1%時,對平菇的生長和發育就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菌絲生長速度明顯下降和受阻。所以保持栽培場地的空氣新鮮是促進其正常生長的重要條件。管理上發菌前期因菌絲量少可少通風,中后期隨著菌絲量的增多則應多通風;高溫天氣早晚和夜間通風,溫度低則改為中午前后通風;陰雨高濕天氣應全天通風。實際生產中一定要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靈活掌握,既要滿足菌絲生長發育時對氧氣的有效需求,又要不引起小環境的劇烈變化。 苗木網,999miaomu.com 中國農業網編輯(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弱筋小麥栽培技術 下一篇:小麥冬春管理兩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