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麥品質的關鍵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7:20 |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提高小麥品質已成為小麥生產的主題。小麥品質受品種、環境、生態和栽培措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改善小麥品質有多種途徑,除選用優質品種外,通過一些栽培措施也可顯著改善小麥品質,其關鍵技術如下。 苗木網,m.cqhuayin.com 3 正確施用微肥 小麥的營養元素除氮、磷、鉀三要素外,其它元素需要量雖小,但對小麥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硼是核酸和蛋白質合成所必需的,在有效硼不足的土壤上施用適量的硼肥,能有效地提高小麥籽粒蛋白質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從而提高小麥的營養品質。鋅是多種酶的組成成分,也是某些酶的活化劑,參與植物體內多種代謝活動,缺鋅會使小麥植株生長受阻,產量下降,品質變差。錳是硝酸還原的活化劑,植物缺錳就會影響其對硝酸鹽的利用,在土壤缺錳的條件下,適量施錳也有改善小麥品質的作用。3種元素以孕穗期噴施效果最好,噴硼可用0.1%硼酸溶液,噴錳可用0.1%硫酸錳溶液,噴鋅可用0.04%氯化鋅或0.2%硫酸鋅溶液。 4 充足供應有機肥 有機肥是一種完全肥料,含有較豐富的有機質和各種營養元素,一般增施有機肥可以增加籽粒蛋白質含量。在不同肥力條件下,增施不同有機肥均可提高產量,但提高產量和品質的效果不一樣,在肥力較差時效果較好,在一定范圍內依施肥量的增加,產量和品質隨之提高,但從經濟施肥的原則出發,應因地制宜選擇肥效最佳的施肥量。 5 適時適量灌水 一般認為在小麥生育期間水分不足,產量下降,而籽粒蛋白質含量卻隨之增加,但最終蛋白產量不高;在水分充足的條件下,產量可大幅度增加,蛋白質含量卻不增加或有所下降。因此在灌水次數和灌水量上應根據氣象條件而定,在欠水年份,增加灌水次數和灌水總量可提高產量和品質,豐水年適當少灌也可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但灌水過多則對品質不利,灌水次數以冬前、起身、拔節、灌漿四水為宜,總量以每公頃2250-3000m3為宜。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6 采用化學調控 采用化學調控能夠調節和控制小麥的生長發育,使其產量和品質發生變化。目前在小麥上廣泛易應用的多效唑(PP333 )能促使小麥植株矮化,有效地抑制營養生長,促進生殖生長,對提高小麥品質具有良好的作用,尤其在施氮水平較低時,施用多效唑可使蛋白質含量大幅度提高。小麥生育的前中期噴施多效哩對提高產量和品質都有積極的作用,以二葉一心到四葉一心噴施效果最好,北方冬小麥在冬天至返青噴施較合適,噴施濃度以200-400uI/L為宜。 中國農業網編輯 (記者 佚名) 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如何栽培高產白術 下一篇:枇杷無核生產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