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的人工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8-03 17:26 |
馬蘭〔Kalimeris indica(L.)Sch-Bip.〕別名馬蘭頭、紅梗菜、雞兒腸、路邊菊,為菊科馬蘭屬植物。全株可入藥,幼嫩的地上部莖葉可作為一種營養保健型蔬菜食用,炒食、涼拌或作湯,香味濃郁,營養豐富。每100g新鮮食用部分含蛋白質5.4g、鈣258mg、VC 36mg、鐵0.5mg。馬蘭原產亞洲南部及東部,我國的安徽、江蘇省采食較普遍。南京地區已有一定的人工栽培面積,已初步摸索出一套實用的栽培技術。現簡介如下。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2.2.1 整地施肥 夏秋將土壤深翻30cm,經曬垡后每667m2均勻施入腐熟有機肥3000kg或磷酸銨復合肥50~100kg作基肥,將土壤耙細、耬平,做成寬為1.2~1.5m的畦,供定植母根株。 2.2.2 采挖母根與定植 一般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到野外或人工留種地選取生長健壯的植株連根挖起,分株剪除多余老根,立即在畦內開溝定植,溝深6 cm,按20cm見方栽植畦上,側芽朝上,老根平鋪,覆土時要注意保持畦面平整。每穴栽3~5株,踩實后澆水,5~7d(天)即可成活。 2.2.3 管理定植后1周左右澆緩苗水,新葉長出后視土壤干濕程度酌情澆水,以保持土壤濕潤為宜。11月中下旬砍去地面老樁,清除田間雜草及枯枝落葉,行間松土,并追有機肥1000kg,為確保鮮菜質嫩味好,一般不追化肥。一周后扣上大棚膜,同時要做好保溫工作,進入12月份要將大棚四周封嚴,白天保持棚內溫度為18℃左右,空氣相對濕度65%~70%,澆水后及時通風。上午提高棚溫,促使水分蒸發,下午加大通風量進行換氣。2月中旬以后氣溫逐漸回升,更應注意通風,防止高溫引起植株衰老和灰霉病發生。另外采收前兩天,棚內中午前后要進行通風換氣,以提高馬蘭品質。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2.3 病蟲害防治 馬蘭人工露地栽培很少發生病蟲害,但大棚栽培應注意對灰霉病的防治,其防治方法為:①定植前搞好土壤消毒,每667m2 施入20%多菌靈3kg,50%敵克松1kg。②加強大棚的通風管理,棚內氣溫不宜超過20℃。③發病期可用50%的速克靈1000倍液或50%萬霉靈1000倍液噴施。另外,為防治病蟲害,提高馬蘭品質,必須每年重栽1次。 2.4 采收 露地栽培一般3~4月份采收。大棚覆蓋栽培的一般元月上、中旬開始采收,連續采收3~4次,每667m2產800~1000kg。用鉤刀或小刀挑挖,沿地表下1cm左右處平持下刀,保留地下根部,以長新芽。可1次性采收,也可收大留小。每收1~2次施1次30%的糞水,或0.4%的尿素水,經常保持畦面濕潤促進莖葉生長。 中國農業網編輯(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用液體菌種栽培杏鮑菇 下一篇:無公害蔬菜生產中如何選用農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