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期管理是從播種后幼苗出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1 11:30 |
苗期管理是從播種后幼苗出土,一宜到冬季苗木生長結束為止,對苗木及土壤進行的管理,如遮蔭、間苗、截根、灌溉、施肥、中耕、除草等工作。這些育苗技術措施的好壞,對苗木的質量和產且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必須要根據各時期苗木生長的特點,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以便使苗木達到速生豐產的目的。此要在高溫時,采取降溫措施。現介紹幾種降溫方法: 1)遮蔭 遮蔭可使日光不直接照射地面,因而能降低育苗地的地表溫度以免幼苗坦受日灼傷害。 遮蔭的方法:一般采用葦簾、竹簾或黑色的編織布等做材料設活動蔭棚,透光反以50%一80%為宜。蔭棚高40一50 cm,每天上午9:oo至下午4:oQ左右進行放簾遮蔭,其他時間或陰天可把簾子卷起。也可以采用在苗床上插松枝或間種等辦法進行遮蔭* 2)理草和噴灌降溫 把草類放蓖行間,能降低溫度8’面灌溉也同樣能起到降低地溫的作用。噴灌能降低地表溫度 1)問苗 苗木過密,導致通風、透光不好,每株苗木的營養面積小,苗木細弱,質量下降,易發生病蟲害。因此,為了調整幼苗的疏密度,使苗木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要對苗木進行間苗。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問苗次數應依苗木的生長速度確定,一般間苗1—2次為好。間苗的時間宜早不宜遲。 第一次問苗在苗高5cm時進行,一般把受病蟲危害的、受機械損傷的、生長不正常的、密集在一起影響生長的幼苗去掉一部分,使苗間保持一定距離。第二次間苗與第一次間苗相隔10一20 d,第二次間苗即為定苗。間苗的數世應按單位面積產苗量的指標進行留苗,其留鑿數可比計劃產苗量增加5%一15%,作為損耗系數,以保證產苗計劃的完成,但留苗數不宜過多,以免降低苗木質量。間苗后要立即澆水,淤塞苗根孔隙。 2)補苗 補苗工作是補救缺苗斷壟的一種措施。補苗時間越早越好,以減少對根系的損傷,早補不但成活率高,而且后期生長與原來苗木無顯著差別。補苗工作可和間苗工作同時進行,最好選擇陰天或傷晚進行,以減少日光的照射,防止萎蔫。必要時要進行遮蔭,以保證成活。 3.截根和幼苗移植 1)截根 截根適用于主根發達、側根發育不良的樹種,如核桃、橡棟類、梧桐、樟樹等樹種。截根的目的是截斷主根,控制主根的生長,促使苗木多生側根、須根,加速苗木的生長,提高商木質量,同時也提高移植后商木的成活率。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截根的時間,一般在幼苗長出4—5片真葉,苗根尚未木質化時進行。截根的深度.一般為5—15cm。可以用帶弓形的鼓根刀、起苗犁進行截根 2)幼苗移植 幼苗移植一般用于幼苗生長快的樹種,或一些種子很少的珍貴樹種。種的種子進行床播或室內盆播等,待長到一定程度時再進行移植。 移植應掌握適當的時期,一般在幼苗長出2—3片真葉后,結合間苗5植應選在陰天進行,移植后要及時灌水并進行適當的遮蔭。 4.中耕與除草 · 1)中耕 中耕是在苗木生長期間對土壤進行曲淺層耕作。中耕可以疏松表土層,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促進土壤空氣流通,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動.提高土壤中有效養分的利用率,促進苗木生長。中耕和除草往往結合進行,這樣可以取得雙重的效果。 中耕在苗期宜淺并要及時,每當灌溉或降雨后,當土壤表土稍干后就可以進行.以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及避免土壤發生板結和龜裂。當苗木逐漸長大后,要根據苗木根系生長情況來確定中耕深度。 |
上一篇:出苗前播種地的管理 下一篇:營養繁殖苗的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