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金花的栽培利用與開發研究 |
當前位置: 999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洋金花系茄科植物白花刺果曼陀羅,為常見中草藥和觀花植物之一,以其干燥的花、葉及種子入藥。有麻醉鎮痛、平喘止咳、祛風濕等功效,主治支氣管哮喘、胃痛、牙痛、關節疼痛、癲癇、痙攣、抽筋等癥及手術麻醉。美國實驗室生化專家發現洋金花提取物能消除核污染而使其身價倍增。在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中常用作“馬鈴薯x病毒”的脫毒鑒定指定植物應用。其主含化學成分是莨菪堿、阿托品及東莨菪堿等生物堿,故牛羊誤食易中毒死亡、人誤服易被麻醉,因而僅做控購資源性藥物栽培研究利用而限制其大規模生產和工業化開發麻醉劑上市。 1植物形態與生長習性 一年生草本,株高30~100cm,形體和蒴果極似蓖麻。幼枝四棱形,略帶紫色,葉互生,上部近于對生,具長柄;葉片寬卵形,先端鈍或漸尖,基部斜心形,有時微波狀。花冠白色,蒴果生于傾斜的果梗上,扁球形、被短刺,熟時上部開裂種子外露;種子淡褐色,三角形倒卵形,扁平皮厚,仁含油脂。花期5~11月,果期8~11月。性喜溫暖濕潤而向陽山的氣候環境,種子在氣溫15 ℃以上才能發芽,植株在秋冬氣溫下降至-2 ℃以下或遇秋霜凍時即死亡。對土壤要求不嚴格,微酸至微堿性土均可栽培,以肥沃疏松的沙壤土或石灰性黃壤土生長良好。 苗木網,m.cqhuayin.com 2無公害栽培與病蟲害防控 2.1選茬整地零星或成片均可,土壤環境重金屬背景值不得超標。忌連作,前茬以豆科植物和禾本科為好,茄科地不宜栽培。喜肥,應畝施基肥(農家腐熟廄肥)2 500~5 000kg,并配合畝施NP化肥10~20kg左右。深耕蓄水使旱能保墑、澇能排水,就可獲得高產。小氣候環境不能太干燥,濕度適宜則生長更好。 2.2采種養殖洋金花花期長而果實成熟期不一致,故應分期分批采集完整無病蟲的果實做種用。8~10月當蒴果由綠變黃,上部開裂種子變黑色時采集為宜,其種子上附有酸性物質而須用清水淘凈曬干存用。一般貯藏條件下,種子壽命3~4年。播種應視當地氣溫恒定通過15 ℃才能開始下種(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可育苗移栽或穴式直播,畝用種量150~250g。育苗床內幼苗培育至苗高20cm左右、便可分苗帶土移栽,行株距80cm×70cm,也可采用寬窄行法。 2.3田間管理間定苗和補苗及中耕除草,穴播田苗高10cm間苗、去弱留強,20cm時定苗、穴留苗1~2株,同時結合中耕除草澆人畜糞肥水1次,苗高30cm時再結合中耕除草施農家肥、并培土防倒伏。洋金花生長快易脫肥使葉色變黃,可用0.30%磷酸二氫鉀+0.50%尿素混合液于上午或下午進行葉面噴肥促增產,洋金花喜濕潤環境、天旱時可于早晚澆水保苗,并根際覆草保墑,大雨后應排水防澇致倒伏。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2.4病蟲害防控推廣無公害“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進行防治病蟲防控,如殺蟲燈、植物性農藥和生物農藥的應用。洋金花病害主要有葉斑病和病毒病,蟲害主要有蚜蟲。葉斑病初期葉片上出現褐色圓形病斑,后期擴大互相連成片而使葉片枯死。防治上主要是與豆類、禾本科作物輪作倒茬3年以上,忌與茄科作物輪作,施硫酸鉀肥提高抗病性,用波爾多液、多菌靈等化學防治等;蚜蟲可放養七星瓢蟲進行生物控制。 3開發與利用 3.1作特種草藥采收加工 洋金花的開花期不一致,所以應分次采摘。采花期6月已開始,7~8月為采花盛期,9~10月為采花末期。一般在含苞未放時連花萼一起采下帶花萼的花朵,其麻醉有效成份含量最高,質量也好,過早過晚均會降低質量,連花柄采回的鮮花應在12h內曬(烘)干,否則易發酵腐爛,藥材質量以曬干為好(也可用箱式太陽灶烘干),陰雨天也可以低溫(<60 ℃)烘干(蒸發脫水干制工藝)。 采葉:可在7~9月由下而上分批采集,立即曬(烘)干即成。 采種:在8~10月蒴果由綠變黃開裂外露種子時采收,分期分批,曬干脫粒,去雜貯存。 3.2作為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中“馬鈴薯x病毒”鑒定的指示植物盆栽:“馬鈴薯x病毒”在白花刺果蔓陀羅植株上以系統方式進行侵染,表現癥狀是18~23d,接種葉上部出現明顯的斑駁花葉、心葉明顯,有時形成枯斑,12d出現黃色小點,通常以花盆栽培利用。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3作為生物堿源性植物、可用來取提生物堿——莨菪堿、阿托品及東莨菪堿等制備控購化學藥:茄科植物曼陀羅屬的曼陀羅(Datura Stramonium L) 、毛曼陀羅(D.innoxia Mill)、白花刺果曼陀羅(D.metell L)的花、葉及種子中均含有上述3種生物堿。同屬茄科的顛茄草也含莨菪堿等生物堿。莨菪堿與阿托品互為光學異構體,莨菪堿呈左旋光性、阿托品為無旋光性的消旋混合體,莨菪堿遇熱遇堿等均可使其轉化為消旋體的阿托品。因此廣種洋金花可“定單生產阿托品”。另外,還可研發消除核污染的洋金花提取物用于防除核污染。 參考文獻 [1]藥用動植物科學管理種植與采收加工規范操作手冊[M].銀聲巖象出版社 2003. [2] 蒲中榮.馬鈴薯脫毒種薯生產與高產栽培[M]. 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7. [3] 沙世炎.中草藥有效成分分析法(上)[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