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秋栽培平菇要掌握的關鍵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7 11:15 |
8~9月栽培平菇,通常稱為早秋栽培。此期具有氣溫高、菌絲生長迅速、出菇快、上市早、價格高、效益好的特點。但是,早秋栽培平菇的技術要求也較高,如若技術掌握不到位,必將導致減產甚至失敗。 1.品種選擇要“準”:一定要選用既能耐高溫,又能在中低溫環(huán)境出菇的廣溫型優(yōu)良品種及其優(yōu):質菌種,引種時一定要慎重。 2.培養(yǎng)料發(fā)酵或滅菌工藝要“嚴”:早秋栽培平菇可有發(fā)酵料栽培或熟料栽培兩種方式。發(fā)酵料栽培,培養(yǎng)料發(fā)酵期可比秋冬栽培稍短,為4~6天,料堆內溫度一定要達到65℃以上,翻堆2~3次,使原料腐熟均勻一致,達到殺蟲滅菌目的;熟料栽培,滅菌時間要達100%并保持8~10小時,或采用“誘導式前發(fā)酵”技術處理后,達100℃,保持3~5小時。 3.調控溫度是發(fā)茵期的“重中之重”:床畦栽培的,料厚不超過15厘米,畦寬不超過1.2米;鋪料前在畦底中間呈縱向留出一條寬20厘米的通氣溝,以利散熱降溫;兩層播種,加大播種量,使菌絲快速封面,向料內生長;播種后10天內,要嚴格檢查料溫,如超過32℃,要及時通風降溫,否則,將導致高溫燒菌,菌絲活力下降,各種病菌或鬼傘將大量產生,導致減產或栽培失敗。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塑料袋栽培的,無論是熟料還是發(fā)酵料,播種后菌袋要單層立放發(fā)菌,袋間留空隙,以利散熱,并注意通風換氣,袋內料溫也要始終處于32%以下。 4.出菇期間水分管理要“巧”:營養(yǎng)生長結束后,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即將進入出菇階段。畦栽的應在早晚或陰天揭開薄膜,用木棒在床面按10厘米×10厘米間距打洞,洞深至料厚的2/3即可,隨即澆灌1次大水,補足料內水分達68%左右,然后每天早晚視出菇情況靈活噴水。袋栽的將菌袋用營養(yǎng)土碼成菌墻后,連續(xù)用大水漫灌3~4天,要逐層淋透,避免壘菌墻后出現(xiàn)高溫灼傷菌絲與菇蕾,直至菌墻內料溫穩(wěn)定為止。同時要常向空間噴水,使菇房(棚)內保持陰涼濕潤的環(huán)境。 (記者 佚名) 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西郊鎮(zhèn):截桿栽插夏天整枝科學種楊樹效益高 下一篇:仙人掌嫁接令箭荷花的技術要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