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的初加工及貯藏保鮮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19 |
一、中藥材初加工技術 1.種子類藥材的加工:果實采收后曬干、脫粒、收集種子。有些藥材須去種皮和果皮,如蕙苡、決明子等。有的要擊碎果核取出種仁,如杏仁、酸棗仁等。有的要蒸,以破壞藥材易變質變色的酵素,如五味子、女貞子等。 2.花類藥材的加工:采后在通風處攤開陰干或在低溫下迅速烘干,以免有效成分散失,保持濃郁香氣,如紅花、芫花、金銀花、玫瑰花、月季花。 3.果料類藥材的加工:果實類藥材采收后曬干或烘干即可,但果實大又不易干透的藥材,如佛手、酸橙、宣木瓜應切開干燥;以果肉或果皮入藥的藥材,如橋樓、陳皮、山茱萸等,應先除瓤、核或剝皮后干燥。 4.皮類藥材的加工:采后趁鮮切成片或塊曬干即成。有些種類采收后應趁鮮刮去外層栓皮再干燥,如丹皮、椿柏皮等;有的樹皮類藥材采后用沸水略燙,加碼疊放使其發汗,待內皮層變成紫褐色時蒸軟刮去栓皮,切成絲、片或卷成筒進行干燥,如肉桂、厚樸、杜仲等。 5.全草類藥材的加工:采收后在通風處陰干或晾干,尤其是含芳香揮發油類成分的藥材,如薄荷、荊芥、藿香忌曬,以免有效成分損失;有些全草類藥材未干透前就應扎成小捆晾至全干,如紫蘇、薄荷、斷血流等。一些含水量較高的肉質葉類,如馬齒莧、垂盆草應用沸水略燙再進行干燥。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6.根及地下莖類藥材的加工:洗凈泥土,除去須根、蘆頭和殘葉,大小分級,趁鮮切片、塊或段,曬干或烘干,如白芷、丹參、牛膝等;一些肉質性、含水量較高的塊根及鱗莖類藥材,如天冬、百部應用沸水稍燙,切片曬干或烘干;對于粗大根莖類藥材,如玄參、萵根應趁鮮切片再進行干燥;對于燥后難去皮的藥材,如丹皮、桔梗應趁鮮刮去栓皮;對含淀粉、漿汁足的藥材,如天麻、地黃、玉竹、黃精、何首烏應趁鮮蒸制,切片曬干。有些種類如北沙參、明黨參先用沸水略燙,再刮皮、洗凈、干燥;如丹參、玄參、白芍要經沸水煮,再反復發汗才能完全干燥。 二、中藥材貯藏保鮮技術 中藥材采收加工后須及時包裝、貯藏,否則會出現蟲蛀、霉爛、變質、變味、走油等現象,不僅失去藥效,服用后還有毒副作用。現將其貯藏技術介紹如下: 1.含揮發油類藥材的貯藏:如細辛、川芎、白芷、玫瑰花、玳玳花、佛手花、月季花、木香、牛膝等含揮發油,氣味濃郁芳香、色彩鮮艷,受溫度、濕度、氧氣和光線的影響,易變色、走油、變味,不宜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此類藥材宜用雙層無毒塑膜袋包裝,袋中放少量生石灰、明礬或干燥的鋸木屑、谷殼等物,扎緊后貯藏于干燥、通風、避光處。 2.果實、種子類藥材的貯藏:如郁李仁、薏苡仁、柏子仁、杏仁、芡實、巴豆、蓮子肉等藥材多含淀粉、脂肪、糖類、蛋白質成分,遇高溫油易外滲,藥材表面出現油斑污點,引起變質、酸敗和走味。此類藥材不宜貯藏高溫場所和烘烤,應放在陶瓷缸、壇及玻璃缸、瓶或金屬桶內,置于陰涼、干燥、避光處。有的宜經文火加熱清炒或沸水燙氽等干燥和消毒滅菌,裝入容器內貯藏,可防蟲蛀和霉爛變質。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淀粉類藥材的貯藏:如明黨參、北沙參、何首烏、大黃、山藥(淮山藥)、葛根、澤瀉、貝母等,宜用雙層無毒塑膜袋包裝扎緊后放在裝有生石灰、明礬或干燥鋸木屑、谷殼等物的容器內貯藏,可防蟲蛀、回潮、變質、霉爛。 4.含糖類藥材的貯藏:如知母、枸杞子、玉竹、黃精、何首烏、地黃、天冬、黨參、玄參等含水量、含糖量較高的藥材,易吸潮而糖化發粘,霉爛變質。這類藥材應充分干燥,裝入雙層無毒塑膜袋包好扎緊,放入密封的陶瓷缸、壇、罐內,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容器內放些生石灰、明礬或干燥新鮮的鋸木屑、谷殼等物防潮。 (記者 不詳)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油桃采收后修剪技術 下一篇:狼尾蕨的養護及繁殖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