榿木豐產造林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0 |
榿木屬樺木科落葉喬木。其生長迅速、繁殖較易、適應性強、材質優良,是速生優良樹種;根系發達,具根瘤,耐水濕,也是優良的護岸固堤、改良土壤的樹種,宜在適生地區大量發展。 一、生物學特性: 榿木喜溫、喜光、喜濕、耐水。適生于年平均氣溫15-18℃,年降雨量900-1400毫米的丘陵山地,多分布于河灘及溪溝兩旁,能耐-10℃的低溫,在土壤和空氣濕度大的地方生長好;在土質較干燥的荒山、荒地亦能生長。對土壤酸堿度要求不嚴。 榿木結實量大,種子飛散廣,發芽快,天然更新能力強。抗塵能力較強,但不耐氟化氫及二氧化硫。 生長迅速,成林快。一年生苗高可達1米以上。一般3年郁閉成林。10年生樹高12-15米,胸徑14-16厘米。在適宜的條件下每年樹高生長可達2米,胸徑生長2厘米以上。 二、造林技術: 1.采種 宜選10-25年生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株,于12月至翌年1月上旬果苞開裂時采收,所得種子質量較高。種子干藏或密封貯藏。 2.育苗 春秋兩季均可播種,但以春播為好,即2月中旬至3月中旬。由于榿木種子很小(每公斤有100-140萬粒,育苗時每畝播種量只需1-2公斤),發芽時,根和芽都極其細嫩,只要突遇高溫而圃地又干燥缺水,一天時間幼苗就會全軍覆沒。因此圃地應選在氣候較涼爽、空氣較濕潤的地方,整地要細,播種后覆土要薄,用草覆蓋并經常噴水保持苗床濕潤。苗木前期生長極為緩慢,在6片真葉后才逐步撤去。其它方面按苗圃的常規管理。一年生苗每畝產苗量應控制在2.5萬株左右,過密就不可能培育出壯苗。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造林地選擇與整地 榿木在不同的地形條件下造林,其生長效果差異很大。一般來說,在山地、丘陵區土壤濕潤的中下坡位和平緩地造林生長好,保存率高。榿木適生于山中下部及溝谷、漕地,但也能適應較干旱、瘠薄的丘陵荒山。超過上坡位的生長差。營造榿木速豐林,一定要選擇立地指數14以上(相當于杉木立地指數)、土層厚度60cm以上、土壤水分條件較好的林地。但在當風的山脊、山坡迎風面及坡度>20°、土層瘠薄的地方,地下水位過高(80cm以上)的地方都不宜營造榿木豐產林。因此,在規劃造林時,務必選擇土壤較肥沃、濕潤的中下波山地,做到“適地適樹”。 整地 整地時,首先在8~9月劈山,將雜灌清理成堆或帶狀,然后挖大穴,規格為穴徑40~60厘米,深30~40厘米。榿木萌動早,造林應選擇落葉后萌動前,即1~2月底,最好不超過3月上旬。營造食用菌林和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株行距可采用2米×2米或1.8米×1.8米;河道、溝邊、池塘沿岸,株行距1米×1米;肥料林、薪炭林、水土保持林為0.5米×1米;工程造林為2米×2.5米。榿木造林一般用一年生裸根苗栽植。要選擇無病蟲害、無損傷的一、二級苗造林。盡可能選擇雨后或陰雨天植樹。苗木隨起隨栽。栽植時要扶正、覆土、舒根、踏緊,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最后培土略高于地面,呈龜背形。當天未栽完的苗木要進行假植、遮蓋,防止水分蒸發。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4.造林季節 榿木萌動早,造林應在落葉后萌動前的12月至翌年1月份,最遲不應超過2月中旬。 5. 栽植密度 作為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一般每畝栽植111株(2m×3m)。立地條件好的地方可適當稀植,如每畝89株(2.5m×3m)、74株(3m×3m)等。造林一般用1年生裸根苗栽植,如栽植2年生的大苗或水土流失嚴重的應帶土移栽。 6.造林整地 提倡穴墾,嚴禁全墾,盡可能多地保留原有植被,以保持水土。在立地條件較差的地方,宜采用大穴整地,其規格為60cm×60cm×50cm,在立地條件好的地方,宜采用中穴整地,其規格為50cm×50cm×40cm。如栽植2年生大苗,穴的規格為80cm×80cm×60cm。 7.科學施肥 在立地條件好的地方,每株施基肥(餅肥或復合肥)0.5kg,在紅壤地區每株施肥量為0.5kg餅肥或復合肥再加0.5kg鈣鎂磷肥。追肥視林木生長情況和土壤肥力情況而定。 8.幼林撫育管理 榿木生長快,如造林地適宜,3年郁閉。故造林頭兩年需撫育。一般在造林當年5月、9月各撫育1次(刀撫加蔸撫),第2年5月、9月再各撫育1次。如以經營采收鮮葉為目的的肥料林,可采用頭木作業。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幼林撫育一般為3年,每年撫育2次,分別在5~6月和8~9月進行。方法是全面鏟除林地內所有雜灌草,并以幼苗為中心,半徑80厘米范圍內進行松土擴穴,但要注意不傷及幼樹的根部。第二或第三年撫育時,可結合施一次追肥,每株施復合肥150~250克。造林6、7年后,要視林分生長狀況適時進行撫育間伐。先將林內的雜灌草全面砍除,然后按砍小留大、砍劣留優、砍密留稀的原則對間伐木進行掛號間伐,每畝保留140~160株,且分布均勻。培育目的不同,間伐的次數有所不同。短輪伐期工業原料林、食用菌林可間伐一次;用材林可分2~3次。第一間伐后,間隔5年進入下一次間伐。如以經營采收鮮葉為目的的肥料林,可采取矮化植株,每株幼樹春季可收嫰葉5~10公斤,全年采收20公斤多,經營年限可達20~30年。 9.更新方法 一般為人工造林,如有母樹生長的地區,可在秋冬于母樹100米范圍內,用塊狀或帶狀砍荒、除草、松土等促進措施,即能形成天然更新幼苗。再撫育2-3年,即可成林。 榿木林主伐后,一般采取人工造林更新和萌芽更新兩種方式。也有利用好的母樹,在秋冬季,將母樹周圍100米范圍內塊狀或帶狀松土,讓榿木“飛籽成林”。 苗木網,m.cqhuayin.com 三、主要病蟲害: 主要病蟲害有煤污病、榿木葉甲、螻蛄、銅綠金龜子和黃刺蛾等。 |
上一篇:談談中國盆景藝術美 下一篇:草菇死菇怎么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