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育新品種的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2 |
找苗木就來中國園林直銷網 在花木的新品種的培育過程中單純依靠環境條件的突變來產生芽變,獲得新品種的機率很小。早在1937年,科學家們就已經發現,在秋水仙的種子和鱗莖內含有一種生物堿,叫作秋水仙素,它有劇毒,能抑制植物細胞核內紡錘絲的形成,而染色體卻能繼續分裂,從而復制出成倍的染色體來。待秋水仙素失效后,紡錘絲開始形成,這時被拉向細胞核兩極的染色體數目就會成倍增加,從而形成多倍體細胞,于是就發生了莽變。 當花木的種子、頂芽、腋芽或球根的生長點開始萌動時.用秋水仙素對它們進行處理就能誘發其產生芽變,變異的機率為10%一30%。 處理前,按照1000--2000毫克/千克的溶液濃度把秋水仙素稀釋成500--1000倍液.然后用羊毛脂蔽上藥液授蓋在處理部位;也可用毛筆或脫脂棉球蘸上藥液點涂在處理部位,早晨和午后各涂一次,或將剛剛萌動的種了放在藥液中速雄一下。藥液切勿人口,否則會致死人命。 用秋水仙素處理后,不是都能產生芽變,發生芽變后也不是都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此應精心選擇。再通過扦插、嫁接等方法來擴大它們的群落,待芽變后的優良性狀穩定后即可命名和應用了。 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原子物理開始進入生物育種的領域,一些放射性元索,如X射線、r和p射線、中子射線、激光和鉆-60等,都能在植物細胞分裂初期抑制紡錘絲的形成,使細胞核內染色體的數目加倍。這種誘發芽變的方法既安全又可靠。目前。一些花卉工作者和原子物理所的科學家們合作,用射線來輻射的枝條、金魚草、矮牽牛的種子以及球根類花卉的球莖等,大大加快了培育新品種的速度。 |
上一篇:促進樹木盆景發枝的方法 下一篇:垂葉榕的習性繁殖栽培應用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