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生筍用竹的豐產措施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3 |
麻竹、綠竹、大頭典竹是叢生筍用竹,造林后2年~3年就可以投產。投產期間必須根據竹林和竹筍的生長發育規律,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才能達到竹筍持續豐產。 一、扒土培筍,科學施肥。叢生竹筍芽著生于竹基部。每年2月下旬把竹叢生周圍的土壤扒開,讓竹蔸上的筍芽見陽光,可以提高土壤溫度,刺激和促進筍芽萌發,同時也便于施肥。在3月至10月竹筍出土時,進行培土,在筍上培蓋12厘米~16厘米厚的潮土,入土淺的筍要蓋20厘米~30厘米,使竹筍在土中生長,防止筍見光變綠和降低品質。竹筍生長膨大所需養分是靠連生母株供給的,要使竹筍高產,就要科學施肥,適時補充竹叢養分。基肥以有機肥為主,在扒土后20天左右施用。每叢施農家肥100公斤,可直接施在扒土的竹蔸的周圍;追肥宜施用速效肥,在產筍期間,每隔15天施1次,每叢施人糞尿50公斤或尿素1公斤,或硫酸銨2公斤,施后蓋土。 二、合理采筍,留好母竹。采割竹筍必須掌握5個技術要點。一是割高留低,即割去高位筍,留養低位筍,以免造成根蔸重疊,芽眼露地,影響新竹生長和培肥管理。二是割近留遠,割密留稀,以促進新竹向竹叢邊沿和空隙處發展,并保持立竹分布均勻,生長健康。三是適時割筍,出筍初期(5月~6月)和出筍后期(9月~10月)每隔5天~7天割筍一次,這樣可以使竹筍在出土前割取,保證質量。四是留筍基割斷。宜在筍基部二對芽目切斷,這是因為筍基太老不能食用,留下的芽目還可以發育成筍。五是要保證割筍質量。割筍時要扒開筍周圍泥土,用鋒利的鏟刀切斷,要做到切口平整,不傷小筍和筍目,并要在采筍后3天~4天割口,干燥后覆回原土。在產筍期的留好母竹,伐去無養筍能力的老竹,每叢留足12根~18根的母竹,為竹筍持續高產打下基礎。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三、加強撫育,防治病蟲。叢生竹筍在地上生長,不僅需要充足的水分,而且需要足夠的空間。為此,在產筍期間應在竹叢下覆蓋草類,以防旱保墑;雨后要排除積水,以免引起爛根,干旱高溫季節要進行水降溫以滿足竹叢蒸騰和竹筍膨大對水分的需要。要結合扒土、培土等中耕作業,叢生竹筍垂著生位置逐年上升,會導致芽眼露地影響筍竹生長,為此必須把老竹蔸挖除,為筍竹生長騰出空間。叢生竹主要有煙煤病、蚜蟲、介殼蟲、象鼻蟲危害。煙煤病可用多菌靈或托布津500倍液高壓噴霧防治。蚜蟲、介殼蟲可在竹干上環狀刮皮,敷扎氧化樂果或敵百蟲藥液,可輸導竹株各部,使害蟲吸藥液致死;象鼻蟲可在出筍期的早晨或傍晚進行人工捕殺。竹叢使用藥應在采筍前40天停藥,以免竹筍殘存藥物。 (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夏玉米高產綜合配套栽培技術 下一篇:水生植物凈化作用的應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