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向日葵種植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3 |
向日葵除了能為人體提供大量的熱能外,還有保護器官、滋潤皮膚,增強對維生素A、D、E、K的吸收和利用,防老抗衰、美容健身的作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向日葵作為休閑、娛樂和招待客人的大眾化輔助食品,需求量很大,而近年來,由於生產量減少,食用向日葵的價格逐年攀升,由過去的4~5元/kg,上升到現在的6~7元/kg。因此,適當增加食用向日葵的生產量,是為農民增產增收的一條有效途徑,F就食用向日葵的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供參考。 1 選用品種 目前生產上選用的食用向日葵品種主要有美葵1號、2號,三道眉,大黑香,星火1、2、3號等。生產上應盡量采用上年收獲的新鮮種子,保證出苗率。 2 合理輪作倒茬 由於向日葵的幾種主要病害和寄生草(如褐斑病、黑斑病、列當)尚無有效的根治方法,合理的輪作制度能有效地遏制這些病、蟲、草害,因此,在向日葵生產上,應建立合理的輪作制度。據實踐經驗,向日葵較合理的輪作形式有:小麥—向日葵—小麥—玉米;小麥—向日葵—休閑—玉米(或谷子);小麥—向日葵—休閑—西瓜—小麥。 3 改變“硬茬”復種的習慣 夏播向日葵區,在收獲前作物后,應立即淺耕滅茬,翻壓基肥,耙耮平整,隨即播種,改變過去“硬茬”復種的粗放應急的耕作方法。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4 足墑適期播種 向日葵從播種到出苗,因其種子皮殼厚,發芽時吸收水分較多,播種時如土壤濕度不夠,將嚴重影響出苗期、出苗率和出苗整齊度。所以播種時,應采取澆底墑水、趁雨后搶墑播種、趁土壤解凍返漿期頂淩播種、播后踩土提墑等辦法進行播種。 播種時間,華北地區有“春播早播籽粒飽,夏播適期產量高,不春不早一地草”的說法,說明適期播種的重要性。我區具體播種時間為:春播3月中旬~4月上旬,夏播7月1日~7月15日。另外也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妥善安排,一般原則是,薄地宜早,肥地稍遲;旱地宜早,水地宜遲。 5 合理密植 食用型向日葵要求粒大仁滿,種植不宜過密,太密盤小粒小。合理密植的一般原則是,高稈類型品種宜稀,矮稈類型品種宜密;肥地宜稀,旱薄地宜密,寬行小株距產量最高。我區的適宜密度一般為:每667平方米留苗1600~2000株,行距80~100cm,株距40cm。 6 科學施肥 向日葵植株高大,根群深廣,必須施足底肥。一般要求每667平方米施2000~3000kg優質農家肥,底肥數量較多,可采用撒施的方法;數量少,可采用條施的方法,把肥料均勻地撒在播種溝裏,覆土掩埋。同時可配合667平方米施20kg磷肥做底肥。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目前生產上仍以氮肥做追肥為主,追肥時間,食用種20片真葉前后(即生長錐膨大期)追肥澆水產量最高。追肥方法:穴施在距向日葵根莖10~15cm處開小穴,施入化肥后隨即掩埋;條施可采用耬耩,也可用其他農具開溝,把肥施在溝內,然后覆土。為防止氮素揮發損失,無論穴施還是條施,均應施在5~8cm深處。追肥量:一般每667平方米追尿素7.5~10kg或碳銨20~25kg或硝銨10~15kg。 7 田間管理 為保證一播全苗,出苗期應逐田逐行檢查,缺苗多應及時補種;缺苗少要移密補稀,帶土移栽。一般一對真葉及早間苗,2~3對真葉時定苗。蟲害重的地塊定苗時間可適當推遲。 中耕除草可破除土壤板結,保蓄水分,減少蒸發。中耕一般進行三次,1~2對真葉期結合間苗,淺中耕3.5cm;定苗后7~8d中耕深度6.7cm,對保墑防旱促苗健壯有較好的作用;第三次中耕在封行之前,這次中耕要深,深度10cm左右,并結合追肥進行培土。 從現蕾到開花階段是向日葵需水的關鍵時期,遇旱應及時澆水。進入雨季要采取高培土、深開溝等辦法,進行排漬防澇。 8 輔助措施 食用型向日葵一般分杈較多,徒耗養分,對產量和品質影響很大,應注意打杈。打杈時要“打早打小”,以免傷及莖葉。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輔助授粉主要有兩項措施:一是養蜂傳粉。有條件的地方可與養蜂專業戶協商,借助蜜蜂傳粉。二是人工輔助授粉。人工輔助授粉主要提倡“粉撲子”授粉方法。授粉時,一手握住花盤背面脖頸處,另一手用粉撲子在花盤正面開花部位輕輕按幾下,粉撲子粘滿花粉后,就可逐棵在花盤上授粉。至於花盤接觸法,因效果不如粉撲子授粉好,且易扭傷折斷花盤脖頸,不宜提倡。授粉時間以上午9~10時進行最為適宜。 9 適時收獲 花盤背面發黃,花盤邊緣為微綠色,舌狀花瓣凋萎或乾枯,苞葉黃褐,莖稈老黃,葉片黃綠或黃枯下垂,種皮呈現該品種的固有色澤,剝開種子看到種仁內沒有過多水分,就是收獲的適期。收獲后晾曬兩三天后,種子含水量降低,體積縮小,即可脫粒。 |
上一篇:光照與花卉的生長 下一篇:觀賞園藝植物病害(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