萵筍抽薹怎樣防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7 11:24 |
萵筍在不少地方已實現(xiàn)周年栽培四季供應。但栽培中植株往往易出現(xiàn)葉小數(shù)少、莖細節(jié)稀、嫩莖徒長竄高呈棍棒的先期抽薹現(xiàn)象,影響產量、降低品質。經總結近年來的生產經驗,萵筍嫩莖抽薹竄高的原因及其有效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10個方面。 1、品種選擇不當萵筍品種較多,其適應性及對日照、溫度的感應程度也不盡相同,往往早熟品種較中、晚熟品種耐低溫性強而耐高溫性弱,但對高溫、長日照較為敏感。因此應根據(jù)栽培季節(jié)選用適宜品種。如春種夏收、夏種秋收的萵筍因生長在高溫、長日照下,故應選耐高溫、對長日照反應遲鈍的中、晚熟品種;若用早熟品種就易竄高抽薹。早熟品種早春栽,則上市早、產量高、效益好,若遲栽,則因生長后期溫度升高、日照長就易竄高且產量低、效益差。 2、播期不適春萵筍栽培,若秋播育苗早了,冬前生長期長、苗過大、花芽分化早,越冬就易遭受凍害且翌年也易早竄薹;若播種晚了,冬前生長期短,則苗小,養(yǎng)分積累少,越冬也易受凍害且來年上市遲。夏萵筍播種過遲或秋萵筍播種過早,生育期氣溫高、日照長,易發(fā)生竄苗徒長。因此萵筍栽培應注意掌握播種時期,一般春萵筍播種露地育苗于10月上旬,保護地育苗于1月下旬前后,夏萵筍4月上旬播種,秋萵筍8月上旬播種,冬萵筍8月下旬播種為宜。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苗期管理不善播種量偏大、出苗過密、間苗不及時而出現(xiàn)擠苗;苗床偏施氮肥,澆水過多及遮陰育苗時遮光過重、撤除不及時等,均可引起竄苗徒長。所以苗期管理應以控制徒長、培育矮壯苗為目的。具體措施有:苗床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可配施適量復合肥;適量稀播,及時間苗,控制澆水,以床土見干見濕為宜,遮光育苗要在全苗后逐漸晚蓋早揭,至3葉后不再遮陰;夏、秋萵筍苗期噴1~2次濃度為500毫克/千克的矮壯素溶液,能有效防止徒長。 4、定植不及時定植不及時,幼苗往往生長過快、胚軸伸長呈徒長狀態(tài),栽后也就難以獲得肥大的嫩莖。一般要求具5~6片葉的適齡幼苗及時定植,秋播春收的苗齡約40天、春播夏收或夏播秋收的苗齡約25天。 5、栽培過密定植密度過大,蓮座葉形成前即已封壟,造成植株擁擠,光照不足,而紛紛拔高爭光竄長。正常情況下,春收萵筍為獲早期效益可適度密植,667平方米定植8000株;夏收萵筍因高溫、長日照易徒長,宜稀植,667平方米栽植5000株為好;秋收萵筍后期氣候適宜,以667平方米定植7000株商品性好、產量高。 6、中耕松土少。栽后施肥澆水及降雨易造成畦面土壤板結、濕度大、通氣不良。若不及時中耕松土,就會影響植株根系的生長和對水肥的吸收,使葉片得不到充足的水肥,而易出現(xiàn)不健壯、莖部細弱的植株。因此,定植緩苗后要及時中耕,鋤深鋤透,以利蹲苗,促進根系發(fā)育,使蓮座葉增多、嫩莖生長健壯。 苗木網,999miaomu.com 7、澆水量不合適。萵筍栽后,若在肥力不足的情況下過多澆水或雨水排除不及時,使土壤濕度過大,嫩莖易徒長而“澇竄”,而在土壤干旱及高溫條件下,嫩莖生長細弱,又易“旱竄”。因此萵筍栽培澆水要適量,既要防“澇竄”又要防“旱竄”。在蓮座葉形成、植株封壟前,適當控制澆水,以畦面見干見濕為宜;封壟后增加供水,保持畦面濕潤,以保證嫩莖迅速生長膨大。 8、肥力不足或偏施氮肥。底肥不足或追肥不及時,土壤肥力低,植株營養(yǎng)生長受抑制,會加速生殖生長,也易發(fā)生未熟抽薹。偏施氮肥,易造成植株葉片徒長,養(yǎng)分積累少,往往幼莖未及發(fā)育即會拔高躥長,因此,基肥要施足,畝可施腐熟糞肥4000公斤、復合肥25公斤,做到有機肥與復合肥相結合。此外,還應及時追施緩苗肥、團棵肥、催筍肥,追肥每次畝施硫銨或尿素15~20公斤或前2次每次追施50%的稀糞水1000公斤。 9、氣候條件不適宜。萵筍晚育或夏秋栽植時,由于處在高溫、長日照條件下,葉片往往分化少,花芽分化早,花器發(fā)育快,管理稍有不慎,極易引起徒長抽薹,影響品質和產量。為此除加強水肥管理外,定期噴施矮壯素是高溫季節(jié)栽培萵筍控制抽薹的有效措施。噴施矮壯素可推遲萵筍抽薹,促進葉片生長,增加植株營養(yǎng)面積,使嫩莖增粗。噴施通常于蓮座期開始,7~10天1次,共噴2~3次,施用濃度為350毫克/公斤。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10、采收不及時。萵筍采收以心葉與外葉“平口”時為適期。尤其是高溫季節(jié)生長的晚春筍、夏筍及秋筍,往往采收前已形成花蕾,若不及時采收,嫩莖就會迅速竄高抽薹。若為延后采收供應,掐尖去蕾可有效控制嫩莖竄高抽薹,即在“平口”期于晴天及時掐去萵筍頂端生長點或花蕾。去頂后的植株可抑制頂部生長,增加莖部養(yǎng)分回流,防止嫩莖空心,促進筍莖肥大,可遲收5~7天,增產10%~20%。 (記者 不詳)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大王椰子的速生栽培 下一篇:巧防郁金香碎色花瓣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