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地膜小麥栽培技術規范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4 |
1、主題思想和內容 本規范按照自治區“試驗示范與推廣并進,水地與旱地并進,黃灌區與井灌區并進,高產田與中低產田并進”的地膜小麥推廣技術路線,從實際出發,兼顧巴盟、伊盟、包頭市、呼市、烏盟、赤峰市、通遼市等盟市小麥生產特點,提出“全生育期小麥地膜覆蓋穴播栽培技術規范”和“旱地小麥壟蓋膜際條播栽培技術規范”。 2、實施條件和范圍 2.1 全生育期地膜覆蓋小麥穴播栽培技術適宜條件與地區 在有一定的水澆條件和年降雨量在350mm 以上有條件的地區推廣。我區主要在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的大部分地區,烏盟、伊盟、赤峰市、通遼市的部分地區示范推廣。 2.2 旱地小麥壟蓋膜際條播栽培技術適宜條件與地區 在降雨量400mm以上,土壤肥力中上等, 土層深厚的旱作麥區推廣。我區主要在烏盟、呼市、包頭,赤峰市等地的旱作麥區示范推廣。 3、地膜小麥栽培技術規程 可歸納為: 精細整地抓基礎,優良品種做保證, 適時早播是關鍵,科學管理奪豐收。 3.1 全生育期小麥地膜覆蓋穴播栽培技術規范 3.1.1 土地條件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3.1.1.1 選地:在適宜區內選擇肥力中等以上,適合覆膜穴播機械作業的平川水地和平展肥旱地。水地要求土壤耕性良好,秋季壓肥匯地。春季播種時墑情適中,不宜在過濕、過粘、過虛、根茬多的地塊播種。旱地要求土層深厚,有較強的保水保肥能力,墑情良好,能較好適應機械作業的耕地。 3.1.1.2 整地:秋季在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深耕耙耱,施足底肥。秋冬之際(10月底前)灌區要匯地蓄墑,一般畝灌水量100~120方,嚴禁晚澆、復澆、秋水爬冰,以防春播前潮塌或田間持水量過高穴播機不能正常作業。即使勉強播種,質量也會大打折扣,從而影響適期早播。冬、春季及時清理殘膜,磙壓和耙耱保墑,破碎土塊,平整地面,達到地平、土碎、墑好、上虛下實無根茬的播種要求,為種早、種好和適應機械覆膜播種創造良好的土壤環境。播種時,0~10cm 土層含水量要達到田間持水量的70%以上(黃墑~合墑)。雜草重的地塊,根據不同雜草類型,進行土壤藥劑處理,防除雜草。 3.1.2 秋春施肥:旱地提倡播種前一次平衡施足底肥、種肥、追肥的方法;水地可把氮肥2/3做底肥,1/3留作追肥。若按畝產 300~400公斤的產量指標計算,每畝秋壓有機肥3~ 4方,碳銨50公斤,要推廣使用長效碳銨。春季播種時施種肥磷酸二銨15~20公斤,尿素5~8公斤(最好施用涂層尿素),適當配施鉀肥。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3.1.3 播種 3.1.3.1 品種選擇和種子處理: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中矮稈、大穗大粒、抗病抗倒、增產潛力大的優質良種。中西部區可選用永良4號、內麥19 和巴盟烏拉特前旗長勝鄉農技站選育的9595等小麥新品種(系)。烏盟地區可選用永良4號、內麥24等品種, 赤峰地區可選用遼春9、遼春11等品種。 旱作麥區可選用烏盟卓資縣哈達圖鄉農技站繁育的配套新品種(系)烏麥7號、88157、873、3952等。要求種子純度達到99%,凈度達98%,發芽率90%以上。由于地膜的增溫保水作用,土壤病蟲害有加重趨勢,因此,播前采用藥劑拌種,以防治地下害蟲和病害。巴盟地區播前可用20%甲基異柳磷悶種 12小時待種子陰干后播種, 用法和藥量為藥:水:種子=1:50:500。伊盟地區為防治黑穗病,用40%拌種雙,按種子重量的0.3%拌種。土默川平原、烏盟、赤峰等地區,為防治金針蟲等地下害蟲用甲胺磷乳油拌種,用法和藥量為藥:水:種子=1:60:600,等種子陰干后播種。全蝕病重的地塊可輪作倒茬,避免全蝕病的危害。 3.1.3.2 播量:參照比露地同期小麥播量降低 10%的標準掌握。不同麥區和不同品種以及不同播期、不同墑情的地塊,可酌情增減。每畝用量按下列公式計算: 計劃每畝穴數×穴粒數×千粒重(g)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畝用種量(kg)=────────────────── 1000×1000×種子發芽率×田間出苗率 (我區每穴粒數一般為15粒左右)。黃灌區單種小麥畝播量在20~ 22.5公斤。井灌區畝播量在17.5~22.5 公斤。因春小麥有效分蘗平均在0.1~0.2個,播量太少保證不了基本苗和成穗數。套種可因不同帶型選擇適合的播量。其中機收帶型小麥占地55%,播量應控制在17.5公斤左右。 3.1.3.3 覆膜播種:地膜小麥播種要突出一個“早”字,播期應比常規播種早10天為宜,在土地白天化凍10cm時即可頂凌播種。中西部區常年播期為3月10 日~3月25日,嚴格把關,不種四月麥。覆膜要求平整、拉緊、壓實、緊貼地面。選擇穴孔對位,下籽均勻,質量過關的地膜穴播機械覆膜播種,一般可一次完成平地、施肥、覆膜、播種、膜孔覆土等多項作業。內蒙古農業技術推廣站與包頭一機廠合作改制開發的新一代地膜小麥穴播機,配套動力18~20馬力,地膜規格寬1.20~1.25米,厚0.007毫米以上。小麥播種幅寬100厘米,共計每膜8行小麥,采用大小行配置,大行距20厘米,小行距10厘米,穴距11.5厘米,兩膜邊行距40厘米,畝理論穴數3.3萬穴。 3.1.4 田間管理:地膜小麥因地溫相對提高, 水肥量充足,前期營養生長旺盛。應遵循前控后促的原則,加強田間管理,適當控制營養生長,降低無效生長,促進生殖生長,提高小麥單產。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1.4.1 灌水追肥:根據當地當年氣侯特點、土壤墑情、小麥生長狀況等,做到適時、及時灌水。一般全生育期灌水次數,可適當控制每次灌水量,從而節約用水。結合灌水,依據苗情,可進行追肥。也可在小麥開花、灌漿期采用葉面噴施的方式追肥1~2次。一般畝用磷酸二氫鉀0.1公斤加尿素0.5公斤,對水50~60公斤噴施。 3.1.4.2 除草:從膜孔鉆出的雜草和膜間雜草,要進行人工拔除或用藥劑防除。也可使用除草膜防除雜草。 3.1.4.3 病蟲害防治:由于地膜加速了小麥的生育進程,改善了田間水熱狀況,小麥病蟲害發生規律有所改變,有提前加重發生趨勢。要加強預測預報工作,及時防治、控制病蟲害的發生。要合理安排輪作倒茬,預防小麥全蝕病。用田衛士和氧化樂果防治蚜蟲、粘蟲。 3.1.4.4 化控防倒:實踐證明, 地膜小麥一般比露地小麥增高5~10cm左右,應注意防倒伏。 可依據田間實際情況,在拔節初期噴施1~2次多效唑、縮節胺、矮壯素、壯豐胺等以控制小麥生長高度。 3.1.4.5 保護地膜:嚴防牲畜進地踐踏,毀壞地膜,及時補壓、封嚴膜上的破洞。 3.1.5 收獲:要適時收獲。 一般地膜小麥收獲期比常規種植略有提前。若早播時,成熟期可提前10天左右。各地要根據當地田間實際情況,確定最佳收獲期。 苗木網,999miaomu.com 3.1.6 清除殘膜:小麥收獲后, 要及時采用人工撿拾或殘膜回收機清理殘膜,防止對土壤的污染以及牲畜誤食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3.2 旱地小麥壟蓋膜際條播栽培技術規范 3.2.1 選地整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 肥力中等以上,保水保肥能力較強的旱川地、旱灘地或水平梯田。適時淺耕、滅茬、納雨蓄墑,旱年少犁多耙,深耕蓄水,施壓底肥,冬季磙耙保墑,春季精細整地,達到無根茬,無坷垃,上虛下實,田面平整,墑情良好的標準。 3.2.2 秋春施肥:一般隨整地播種一次性施足底肥、種肥、追肥。按畝產200公斤指標計算, 一般畝施有機肥3~4方,碳銨30~ 50公斤,磷酸二銨10~15 公斤,尿素3~5公斤,適當加施鉀肥。也可以按每100 公斤小麥籽粒,需純氮3公斤,P2O51~1.5公斤,K2O2~3公斤作為需肥基本依據,參照土壤肥力基礎、肥料種類及有效成份、當年利用率等,以確定具體地塊的施肥量。 3.2.3 播種 3.2.3.1 品種選擇和種子處理:選擇適宜旱地種植的大穗型高產優質良種,在高水肥條件下,可選用烏盟卓資縣哈達圖鄉農技站選育的優良新品種(系)烏麥7號、88157、8952、873等。播前依據當地病蟲發生情況,采用甲基異柳磷或拌種雙等藥劑拌種,以防治病蟲害。有條件的要盡量使用包衣種子。 苗木網,m.cqhuayin.com 3.2.3.2 適宜播量和播期:播量不少于常規播量,播期比當地常規播期早7~10天,要搶墑頂凌播種。 3.2.3.3 種植方式建議:因地膜小麥大行距 30cm,占地較寬,可因地制宜在大行中套種豆類或蘿卜等適宜種植作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3.2.4 田間管理 3.2.4.1 除草:及時采用人工或除草劑防除膜間雜草。野燕麥重的地塊,播前要采用40%驃馬乳油或燕麥畏進行土壤處理。 3.2.4.2 追肥:小麥生長中、后期, 如有脫肥現象,可隨雨進行追肥,或進行根外噴施尿素、磷酸二氫鉀等。 3.2.4.3 化控防倒:地膜小麥比不覆膜小麥株高有所增加,少數地塊若出現旺苗,可在拔節初期噴施矮壯素等化控劑防止倒伏。 3.2.4.4 病蟲害防治:加強預測預報, 及時防治銹病、粘蟲等小麥病蟲害。 3.2.4.5 保護地膜:防止牲畜進地踐踏, 隨時補壓地膜,封壓破洞。 3.2.5 適時收獲。 3.2.6 注意清理殘膜,采用人工或機械回收, 以防污染土壤。 供稿單位:內蒙古農業技術推廣站 (記者 不詳) 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爬山虎在綠化中的應用與控制技術 下一篇:茉莉花的施肥及修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