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吸漿蟲發生為害的特點及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4 |
麥紅吸漿蟲一般每年完成1代,以老熟幼蟲結圓繭在麥田士中越夏、越冬。翌年春天,小麥拔節起身時,幼蟲開始從繭內伸出上升至3厘米--7厘米深的玫士屋結長繭化蛹。成蟲于4月中下旬至5月初羽化、交尾并在麥穗上產卵。卵期5天左右。幼蟲孵化后侵入小穗內進行為害,吮吸幼嫩麥粒內的漿液致使麥粒空秕,嚴重減產。幼蟲期約20天,在小麥乳熟疥后老熟,在雨天或潮濕時從麥穗中伸出,彈落地面,入士10厘米--14厘米結圓繭開始越夏。 麥紅吸漿蟲的發生有如下明顯特點:1、發生的幾個關鍵時期與小麥某些生育期相吻合,如成蟲羽化盛期常常是小麥“露臉”時,幼蟲孵化侵入常常在揚花期,幼蟲老熟脫穗入土常常在乳熟期。2、吸漿蟲喜濕怕干,對濕度敏感。土壤含水量較大,是幼蟲化蛹、成蟲羽化出土的行決條件,因此吸漿蟲在沿河流域及水澆地發生較重。春季多雨,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對幼蟲化蛹、成蟲羽化均為有利,多霧和露水也有利于成蟲產卵和幼蟲孵化侵入,發生量就大;反之,3月---4月干旱少雨,土壤板結。幼蟲就不再化蛹,繼續保持休眠狀態在土壤中生存多年,成早也很少羽化,當年發生較輕。 小麥吸漿蟲能否暴發成災主要取決于蟲源基數、氣候與土壤條件、感蟲品種種植面積。近年來因復種指數提高、耕翻次數減少、水利條件改善,為吸漿蟲生存及田間繁殖提供了良好條件,蟲口密度逐年提高;春季多雨,土壤水分較大可促使當年吸漿蟲發生,但春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不足,吸漿蟲則滯留土中,逐漸積累而越年羽化,為以后的大發生埋藏下了隱患;感蟲品種具有內外穎扣合不緊、開花期長、子粒皮薄等特點,,有利于吸漿吸漿蟲幼蟲的侵入、取食和成活,連續種植能使吸漿蟲迅速繁殖,蔓延成災。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小麥吸漿蟲的防治應以農業防治、化學防治并舉為原則。農業防治主要是選用抗蟲品種,其次輪作倒苦、耕翻暴曬、控制春后灌水、追肥。化學防治適期有3個,即播種整地時、幼蟲化蛹期和成蟲羽化期。播種整地時,對吸漿蟲密度較在的田塊結合防治地害蟲,可用20%林丹粉或3%甲基民柳磷或辛硫磷、甲拌磷顆粒劑每畝2千克,或用40%甲基民柳磷乳劑、50%辛硫磷乳劑150克---200克對水適量,拌細士25千克制成毒土,均勻撒施后耕翻入士進行土壤處理。春季4月上中旬幼蟲上升表土化蛹時,若淘士每方有蟲5頭以上可用上述毒土撒施麥壟間,撒后及時中耕澆水,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當麥“露臉”后,手拔麥壟一次可見吸漿蟲成蟲一二頭時,應立即防治,每畝可選用林丹粉4--5克或50%辛硫磷乳油、40%氧化樂果乳油、80%敵敵畏乳油50毫升對水50千克---60千克噴霧,或用4%敵馬粉、2%西維因粉1、5千克---2千克噴粉,均有良好防治效果。 (記者 不詳)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墨蘭養殖方法 下一篇:怎樣無土栽培喜林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