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中國苗木網苗木供應信息:聯系時請說明是在(999苗木網)上看到的苗木信息
鶴望蘭主要病害的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5 |
鶴望蘭斑枯病的防治
是由枇杷莖點霉(屬半知菌類真菌)引起。病菌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在寄主上或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第2年春天條件適宜時,從分生孢子器中逸出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使病害不斷擴展,植株生長衰弱和盆土偏堿易發病。該病為害葉片,開始在葉上生灰白色枯斑,邊緣生褐紫色線圈,較灰斑病寬明顯,其上生許多黑色小粒點,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措施:⑴精心養護,使植株健壯。該花喜溫暖潮濕,不耐寒,生長適溫為18-24℃,夏季畏強光暴曬,冬季需陽光充足,要求疏松肥沃的土壤。生長開花期要充分澆水,15-20天追一次肥,花期應增施磷肥,盆栽的二年換一次盆。⑵葉片剪去后用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300倍液涂抹傷口或剪口。⑶發病初期噴灑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10天噴灑1次,連用2-3次。
鶴望蘭根腐病的防治
是由一種稱藤倉赤霉菌(屬子囊菌門真菌)所致。其無性態為串珠鐮孢,屬半知菌類真菌。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其后垣孢子可以在土壤中存活5-6年或長達10年,成為主要侵染源。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低溫高濕利于發病。該病也可由種子傳帶。此外,由于鶴望蘭具有粗大的肉質根,如果土壤的通透性差就會引起爛根,冬季氣溫低于5℃易轉化成根腐病。病初地上部梢生長緩慢,根和莖的蘗芽變成褐黑色腐爛,一段時間后,植株枯萎。葉片變成稻草色。剖開根后可見維管束中有褐變或出現褐色條紋斑狀病變。
防治措施:⑴苗期發病要及時松土提高地溫,增加土壤通透性。⑵病初噴灑或噴灌50%立枯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也可把上述藥劑配成藥土,撒在莖基部。⑶精心養護。冬季地溫應高于5℃,養護溫度應控制在20-30℃。
鶴望蘭青枯病的防治
該病原為一種細菌,在根莖內或土壤中越冬,帶菌病株是主要侵染源,并借助調運遠距離傳播。病菌由根莖傷口侵入,迅速擴展,終至全株枯萎。高溫多濕、時晴時雨的天氣,特別是土溫變化強烈時易流行。初發病時葉片邊緣出現橙黃色至淺褐色斑塊,后向中脈擴展,造成整株葉片逐漸枯萎和死亡。
防治措施:⑴用無病種苗繁殖;發現病株及時拔除。⑵盡量減少傷口和葉面淋濕。⑶發病時每株澆灌硫酸鏈霉素3000倍液,每株500克,或噴灑72%農用鏈霉素1000倍液。
鶴望蘭灰霉病的防治
氣溫15℃左右,濕度在90%的情況下形成灰霉層,并產生大量分生孢子,借助風雨和昆蟲傳播,從傷口侵入感病。栽植過密、濕度大、光照不足或偏施氮肥、植株生長柔弱易發病。癥狀主要發生在葉片、葉柄和花瓣上。初發病時病斑暗綠至暗黃白色小斑,水漬狀,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斑迅速發展,呈褐色不規則狀,以致大片腐爛,并長出灰色霉層。被害花瓣病斑散生,較小,圓形至橢圓形,病斑邊緣綠色較深,中部為黃色水漬狀壞死,后期敗花上布滿灰色霉層。
防治措施:⑴在秋季和早春換土,以利于植株健康成長,提高抗病能力。⑵多雨季節,用波爾多液噴霧2-3次,保護新葉和花蕾,防止發病。⑶發病期間,用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噴霧防治。
|
上一篇:秋季蘭花的管理 下一篇:白三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