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的雜交育種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27 |
雜交育種是指將遺傳背景不同的個體之間進行有性雜交獲得的雜種,經后代分離、重組,產生出新的異質型群體,經過選擇、比較鑒定而育成新品種的方法。這是迄今為止在植物育種中,應用最普遍、成效最大的育種方法。 雜交育種中親本選配的原則 親本優良性狀的遺傳力較高,不良性狀的遺傳力較低,一般配合力要好。 親本之一最好是能適應當地條件、綜合性狀較好的推廣品種。 親本之間的遺傳差異應當較大。 雙親應具有較多的優點,沒有突出的缺點,在主要目標性狀上表現突出或盡可能互補。 雜交的基本方法 雜交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雜交的組合方式、雜交技術和雜交后代的選擇與育種程序。 雜交的組合方式 單交以兩個不同品種各為父母本進行雜交被稱為單交或成對雜交。 復合雜交復合雜交涉及三個或三個以上的親本,要進行兩次或兩次以上的雜交。 回交兩親本雜交后,子一代再和雙親之一重復雜交,被稱為回交。 苗木網,999miaomu.com 多父本雜交就是將一個以上的父本品種花粉混合起來授給一個母本品種的雜交方式。 遠緣雜交:通常將植物分類學上的不同種、屬或親緣關系更遠的物種間進行的雜交稱為遠緣雜交。根據雜交親本的親緣關系,遠緣雜交又可分為種間雜交和屬間雜交,種內不同類型間的雜交因其遺傳變異幅度相對較小,被稱為亞遠緣雜交。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遠緣雜交越來越多地被利用,并成為各種育種技術相互滲透的結合點。 主要雜交技術調節開花期、人工控制授粉、開放授粉。 雜交后代的選擇 對雜種后代的選擇方法主要有系譜法和混合法兩種。 系譜選擇法 自雜種第一次分離世代(單交F2、復交F1)開始選株,分別種植成株行,即系統,以后各世代均在系統中繼續進行單株選擇,直到選出性狀優良一致的系統升級進行產量試驗。 混合選擇法 工作要點是在自花授粉作物的雜種分離世代,按組合混合種植,不加選擇,直到估計雜種后代純合率達80%以上時(約在F5~F8),才開始一次單株選擇,下一代成為系統(株系),然后選拔優良系統進行升級產量試驗。 苗木網,999miaomu.com 雜交育種程序 在牧草雜交育種過程中,從收集觀察原始材料,選配親本,進行雜交和選擇,直到育成品種,需要經過以下育種程序: 原始材料圃和親本圃 將國內外收集來的原始材料種植于原始材料圃。根據目標性狀的觀察比較,從原始材料圃中選出一些材料作為雜交親本,種植到親本圃。母本植株在開花前套袋隔離,開花期與選配的父本植株套袋雜交,成熟時按組合收種,并注明組合名稱,對各個組合脫粒、保存并編號,下年進入選種圃。 選種圃 種植雜交后代的地塊或地段為選種圃。選種圃的主要任務是選擇所需要的個體或類型,直到雜種材料性狀穩定為止,一般為F1~F4(F6)代。 鑒定圃 種植由選種圃升級和上年鑒定圃留級的材料。主要任務是對這些材料進行產量比較,鑒定生產性狀表現的一致性,并對各目標性狀和其他農藝性狀進行觀察比較,從中選出優良品系。 品種比較試驗 由鑒定圃升級的優良品系,按規范的田間試驗設計方法,以生產上普遍采用的品種、適應當地種植的品種或親本材料為對照,對選育品系的生物學特性、抗逆性、豐產性和栽培特點等進行總體測試。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 對新選育獲得的品系經過品種比較試驗,初步證明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和豐產性,且在產量上或某個特性上確能超過現有的栽培品種,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時,還需要分別在不同的自然區域或具有代表性的地點,按照統一的試驗要求,進行多年多點的品種比較試驗,這種試驗即區域試驗,目的是確定新品種的利用價值、適應性和適宜的推廣地區。 在品種比較試驗和區域試驗的基礎上,將具有推廣應用潛力的品系在大田生產條件下,按照通常采用的生產方式,進行品系的對比試驗,為生產試驗。目的是鑒定新選育的品種能否滿足生產條件的要求,同時進行生產示范與繁殖種子,為以后的推廣提供經驗。 新品種審定 經過品種比較試驗、區域試驗、生產試驗,對表現優異,產量、品種和適應性符合要求的新品種,按照草品種審定程序的要求,報請全國草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合格后正式命名推廣,成為品種。 |
上一篇:法國冬青的扦插繁殖法 下一篇:怎樣提高菠菜種出苗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