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蓮小棗的豐產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31 |
馬蓮小棗是河北省棗強縣的特產,全縣現有馬蓮小棗栽培面積2600hm2。長期以來,由于干旱、管理粗放等方面的原因,馬蓮小棗坐果率低且后期落果嚴重。為提高其坐果率,于2002~2006年在張秀屯鄉廟前李村棗園進行低產園改造試驗,取得顯著效果,10年生樹666.7m2產鮮棗2800kg。主要技術措施如下。 ①合理整形修剪。保持良好樹形,使枝量適中、分布均勻,樹冠光照良好;不斷培養更新結果枝組和骨干枝,維持健壯生長勢和較長結果年限。注意疏除徒長枝、競爭枝、交叉枝、過密枝、細弱枝和病蟲枝;回縮下垂枝;對骨干枝上抽生的1~2年生棗頭,根據空間大小,留3~5個二次枝短截,培養結果枝組;回縮下垂的骨干延長枝,夏剪通過抹芽、摘心、疏枝和拉枝等改善光照,集中營養,培養枝組,提高坐果率。萌芽后及時抹除樹干及骨干枝上過密的棗頭。 ②加強肥水管理。9~11月施基肥,株施農家肥100~150kg。每年追肥3次,葉面噴肥4次。萌芽前株施尿素0.5kg;花前和幼果期各株施磷酸二銨或果樹專用肥1kg。花期和幼果期各噴1次0.3%尿素和0.5%硼砂溶液,采果前和采果后各噴1次0.3%磷酸二氫鉀或4%草木灰浸出液。每年萌芽前(4月中旬)、初花期(6月初)、幼果期(7月上旬)、果實膨大期(8月中下旬)和越冬前(10月下旬)澆水,共4~5次。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③保花保果。一是5月上旬對新生棗頭、二次枝和棗吊摘心,抑制過旺生長,集中養分供應開花坐果。具體做法是,新棗頭長出2~4個二次枝時進行棗頭摘心,二次枝長出6~8個棗股時進行二次枝摘心,棗吊長17~22cm時進行棗吊摘心。樹冠已形成、結果枝組無須更新時,各骨干枝延長頭或生長空間小的新棗頭留1~2個二次枝重摘心,壓縮樹冠外圍新棗頭長度,這樣容易形成木質化棗吊,坐果率明顯提高。二是花前(棗吊6~7片葉時)噴20mg/kg多效唑或25~30mg/kg的矮壯素,初花期噴20mg/kg赤霉素加0.3%硼砂混合液,花期至幼果期噴0.3%硼砂或0.3%硫酸鋅和硫酸亞鐵1~2次,以促進坐果,減少落果。8月上旬和9月上旬各噴1次15mg/kg的萘乙酸,防止后期落果。三是花期干旱時,及時進行樹盤澆水,并于早晨或傍晚對樹冠噴水,隔3~5天噴1次,至少噴3次,改善田間小氣候,避免出現“焦花”現象。四是適時環割,對只開花不結果和結果少的樹,于6月上旬盛花初期(全樹開花30%左右時)開始對主干或主枝環割,環割部位在距主干或中心干基部20~30cm處,以后每年間隔3~5cm向上環割。枝、干直徑在3cm以內的環割1圈,直徑在3cm以上的環割2圈。環割每年3次,第1次在芒種前后,以后每隔7天割1次,連割3次。五是疏果和雨季排水,7月上旬開始疏病果和小果,平均每吊留1.5個,雨季注意排水,防止裂果和落果。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④及時防治病蟲害。造成馬蓮小棗落花落果的主要病蟲害有棗銹病、炭疽病、棗芽象甲、棗癭蚊、金龜子、綠盲蝽和桃小食心蟲等。防治措施,萌芽后噴l次2000~3000倍菊酯類農藥,殺滅棗芽象甲、棗癭蚊、棗尺蠖等,以后根據害蟲發生情況再噴1~2次。6月上旬人工捕捉金龜子,利用其假死性振樹捕捉。利用頻振式殺蟲燈捕捉,并做好預測預報綠盲蝽及其他害蟲的發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用溴氰菊酯5000倍液、滅掃利600倍液、蚧虱凈2000倍液、桃小靈1000倍液防治龜蠟蚧和桃小食心蟲等。多雨年份及時噴布波爾多液、菌毒清等,每隔10~15天1次,連噴5~7次,預防漿果病、棗銹病。8月上旬至9月上旬噴布桃小靈或菊酯類農藥,7~10天1次,連噴2~3次,防治桃小食心蟲和黃莉蛾等。有銹病、漿果病發生時加復方多菌靈或菌毒清,有縮果病發生時,間隔1周連噴兩遍70~140單位/L農用鏈霉素,防治效果明顯。 |
上一篇:盆栽果樹營養濃的配制 下一篇:側柏容器袋育苗在垣曲荒山綠化造林技術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