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櫚植物的生態習性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31 |
1.光照 棕櫚植物多為陽性物種,但不同的棕櫚植物對光照的要求不同。大多數物種要求有充足的光照,在缺少光照的蔭蔽環境里,會使幼齡植物莖葉徒長;但也有耐陰的物種(如棕竹、省藤等)和半耐陰的物種(如散尾葵、竹節椰子等)。耐陰和半耐陰的物種均具較強的耐陰能力,在半陰的散射光下生長良好,且忌強光直射,小苗期表現尤為突出。 2.溫度 絕大多數的棕櫚植物原產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滿足它們正常生長的溫度以22-30℃為宜,低于15℃則進入休眠狀態,而高于35℃也不利于其生長。但也有的品種對溫度的適應范圍較廣,適應性也較強,如棕櫚原產于中國,可耐-15℃低溫,在長江沿岸地區均可露地越冬,且生長良好。而歐洲矮棕(Chamaerops humilis)的自然分布可到北緯44°以北地區,耐寒力十分強。 雖然如此,低溫對棕櫚植物的危害還是十分明顯的,過分的低溫能引起凍害,對耐寒的種類只是生長受到抑制,而不耐寒的種類就會枯萎或死亡。凍害通常引起萎蔫,使葉片變黑,也常在變硬的灰白色葉片上出現黑斑。如短期的低溫未傷及莖尖,可修剪掉受傷的葉片結合翌春肥水管理使之恢復;如根際受傷或莖頂腐爛則生存的可能性極小,莖頂受傷尤為嚴重。因此,越冬前應少施氮肥,多施磷鉀肥,增強光照,增加植物體內的糖分積累,提高抗寒能力,即使耐寒物種,在未達1米時也需及時遷至背風或保溫的環境下生長,方保無虞。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實踐證明,棕櫚植物的耐寒能力與原產地的生長條件有關,如原產于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美國加利福尼亞洲以及阿拉伯干旱地區等地的多數種類,耐寒力較強;原產于強堿性土壤的多數種類,尤其是原產于近熱帶海濱地區、植株葉片及葉鞘呈紅色的種類,耐寒力則較差。在實際工作中,人們通常將棕櫚植物的耐寒力分為Ⅰ、Ⅱ、Ⅲ3級,Ⅰ級是地栽苗可耐-5~-10℃低溫,且連續3-5天也只有輕度凍害(延遲型凍害),如加拿利海棗、棕櫚、歐洲矮棕等。它們在冬季只要土壤的凍層不深于10厘米,不加防護即可安全越冬。Ⅱ級是地栽成苗可耐0℃左右低溫、連續5天而不出現嚴重凍害(障礙性冷害),如美麗針葵、棍棒椰子、大王椰子、假檳榔等。Ⅲ級是地栽成苗可耐10-15℃、連續3天的低溫而不出現嚴重寒害,如散尾葵、袖珍椰子、酒瓶椰子等。同一種棕櫚植物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其耐寒力還有差異。一般來說,盆栽苗比地栽苗的耐寒力要低近1個等級;種植于背北朝南、小氣候環境較好的地方的棕櫚植物,其耐寒力也會較種植于四周通透的地方的提高1個等級,甚至更多;而未成年植株的耐寒力又比成年植株低近1個等級。此外,若陰雨濕冷的天氣持續時間長,則棕櫚植物的耐寒力也會相對下降。至于高溫的危害也很嚴重,尤其是長時間的高溫會使一些耐陰性較強的棕櫚植物葉片萎蔫或灼焦死亡,應結合澆水噴霧以及遮蔭等減少盛夏時節高溫的影響。 999苗木網,m.cqhuayin.com 3.水分 水分通常占植物鮮重的70%-90%,植物需要的水分絕大部分是從土壤中得到的。棕櫚植物適于在雨量豐富且年雨量分布均勻的地區種植,在年降雨量1300-2600毫米的地區均可生長,如雨量較少或旱期較為顯著的地方,只要地下水供應充足,也可正常生長。適宜的空氣相對濕度對棕櫚植物的生長發育也很重要。實踐證明,大部分棕櫚植物對相對濕度十分敏感,熱帶棕櫚在相對濕度低的時候會生長不良,而沙漠棕櫚則遇相對濕度高的環境容易腐爛與死亡。絕大多數棕櫚植物要求月均濕度在70%-90%。如干旱期空氣過于干燥,就會影響其生長;若有數月時間的空氣濕度低于70%,甚至降低至50%,則生長勢較差,甚至死亡。 4.土壤 土壤是植物栽培的重要介質。土壤的質地、物理性能以及酸堿度和肥力,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棕櫚植物的生長發育。大多數棕櫚植物喜歡含腐殖質的酸性土壤,特別是原產于熱帶雨林地區的棕櫚植物。但食用海棗、歐洲矮棕和長穗棕屬中的大多數種類則可適應多種土壤,從海岸沙土、沖積土到粘壤土、礫土以及珊瑚石灰巖風化土都能生長,但以疏松濕潤、排水良好、土層深厚、PH5~6、富含有機質的肥沃沖積土或粘壤土最佳。這種土壤疏松透氣,有利于根系的正常生長發育,保水而又富含腐殖質,能使植物的正常發育。實踐證明,如表土為砂質壤土,底土有一層結構疏松的粘土最為理想。而盆栽棕櫚植物用土多由菜園土、砂、腐葉土與泥炭土等按比例混合配制而成,不同種類的棕櫚植物所用的培養土不同。為了滿足不同種類的栽培要求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氣、保水,土壤中還可加入樹皮、木炭、鋸末、珍珠巖、蛭石、煤渣、蕨根、泥炭蘚等物。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5.營養 棕櫚植物雖較耐瘠薄,但所吸收的營養成分只有達到平衡時才能使期健康生長。不僅需要氮、磷、鉀、鈣、鎂、硫、鐵等大量元素,而且需要硼、錳、銅、鋅、鉬、氯等微量元素,尤其是氮、磷、鉀三要素,更是缺一不可,但不同物種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氮是植物細胞中蛋白質與葉綠素的重要組成成分。充足的氮肥供應可使植物保持較強的光合作用,促進植物生長旺盛;氮過量則引起植株徒長并降低抗逆性,棕櫚植物缺氮,極易出現植株生長緩慢,葉色變黃,葉片變小,甚至畸形。如果土壤堿性較強,還會出現葉片泛白現象。磷是植物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光合作用與呼吸過程中貯存和提供能量,對根系的健壯生長十分重要。棕櫚植物缺磷植株生長矮小,葉色變成橄欖綠或帶青色,有時甚至是黃色,植株失去光澤,且根系不發達。棕櫚植物缺磷不太常見,除非土壤極其瘠薄,或先前種植的植物過分吸收土壤中的磷,才會出現缺磷現象。鉀可提高植物光合強度,促進葉綠素的形成,使莖干堅實且富有彈性,增強抗病蟲能力。棕櫚植物缺鉀最早表現為下部葉片邊緣壞死,或葉面出現壞死斑點或斑塊,后逐漸向上部葉片擴展,變得越來越嚴重。不同種類表現略有不同,但有一點卻是一致的,即缺鉀多見于砂地,尤其是春夏兩季雨水較多的地方。因此,只有氮磷鉀平衡供應,合理施用,植株才能健康地生長。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鎂、鐵、錳、鋅、鈣等元素的缺乏雖然不太常見,但它們對棕櫚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也同樣不可忽視。棕櫚植物缺鎂,最先是老葉邊緣萎黃,后逐漸向內發展,直至全葉只有葉軸與葉脈保持綠色。但刺葵屬的許多種類,特別是加拿利椰子和塞內加爾海棗(Phoenix reclinata),下部葉片多變成褐色甚至枯死,與缺鉀有明顯不同。缺鐵多出現植株萎黃或新葉黃化,后隨新生葉展開而擴展,并出現豌豆大小的綠色斑點,而且還會造成鉀的吸收受阻,尤其是生長在堿性土壤或海邊沙地中的棕櫚植物表現最為突出。而缺錳則因種類不同存在較大差異,皇后葵缺錳新葉多卷曲或畸形,加拿利椰子、蒲葵與魚尾葵屬的多數種類缺錳則表現為葉片失綠,新葉無法正常張開,老葉常有微黃污點。而缺鋅與缺鈣僅有少數種類有所表現,散尾葵缺鋅葉片變黃,小葉閉合,生長停滯,荷威棕屬和茶馬椰子屬植物缺鈣則多表現為新葉小而畸形。通常情況下,盆栽植株比地栽植株更易出現營養缺乏癥,但也易被發現并及時通過施肥糾正。 與其它植物相比,棕櫚植物較耐瘠薄,且有很強的抗風性,相當一部分種類還具有很強的耐鹽性,即使將其直接種植于海邊,只需采取簡單的防護措施甚至無需防護即可生長良好。 |
上一篇:家庭養花三宜三忌六戒 下一篇:怎樣防治番茄青枯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