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蓯蓉人工栽培技術要點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32 |
肉蓯蓉又名金筍、地精,俗稱“大蕓”,在我國主要生長在新疆、青海等地日照強烈、極端干旱、土壤貧瘠的沙漠里。它無根,無葉,也沒有葉綠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寄生在其他植物根部,其植株的肉質莖部分是名貴的補腎中藥。因肉蓯蓉獨特的生長習性和極高的藥用價值,故被歷代醫家稱為“沙漠人參”。
1、肉蓯蓉寄主栽培 1.1造林地選擇 肉蓯蓉對土壤要求不高,以中性或偏堿性(土壤PH值為7.5—9)、灌排良好、通透性強的沙質土、輕鹽堿土為宜(土壤含鹽量小于1%),可利用棄耕退耕地、沙荒地、輕鹽堿地種植。 1.2寄主樹種選擇 沙漠地區沙旱生、鹽生木本植物一般均能作為肉蓯蓉寄主植物,但肉蓯蓉在生長過程中要消耗寄主植物的養分、水分,因此以選用大灌木梭梭、紅柳、堿蓬、駝絨藜為宜。梭梭多選用白梭梭;紅柳多選用多枝紅柳、多花紅柳;堿蓬多選用囊果堿蓬。 3、寄主造林 3.1.1整地:全面整地,作畦整平。以0.017hm2為一個小區,平整高差<5cm,做好隔水埂,灌足底水以備栽植苗木。 3.1.2造林方式:采用人工植苗造林,選用無病蟲害、無損傷,根系完整的紅柳、梭梭、堿蓬1 年生Ⅰ、Ⅱ級苗木造林,紅柳苗木標準為:1年生扦插苗,苗高1m以上,地徑1㎝以上;梭梭苗木標準為:1年生播種苗,苗高0.3m以上,地徑0.3㎝以上;堿蓬苗木標準為:1 年生播種苗,苗高0.3m以上,地徑0.30㎝以上。 3.3.3造林季節 采用春秋兩季造林,春季造林在土壤解凍后,樹木發葉前進行;秋季造林在樹木落葉后,土壤封凍前進行。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3.4造林密度 紅柳人工模式示范林采用株行距1×2m、1×1×3m、1×3m三個模式;梭梭、堿蓬人工模式示范林采用株行距0.5×2m、1×2.5m、1×3.0m三個模式。 3.3.5造林后管理 植苗造林后立即灌水,一次灌透。以后可視土壤含水量進行灌溉,紅柳人工林前期一般15—20天灌水1次,連續灌水3次,5—8月每月灌水1次;梭梭、堿蓬人工林一般每年灌水2—3次。 2、肉蓯蓉種子調制 2.1、種子采收 每年5—6月份肉蓯蓉開花后40—45天,種子成熟后即可采收。 2.2、種子調制 當種子變黑,花穗下部有少量種子開始散落時,將肉蓯蓉的地上部分剪回,攤放在室內,每天翻動1—2次。待陰干后取出種子,清除雜質,用布袋包裝,保存在低溫(2℃—8℃)、干燥處。 2.3、接種紙膜制作 如用接種紙膜接種,首先要制作接種紙膜。裁剪長27—29㎝,寬8—10㎝的報紙和衛生紙,在報紙上均勻地涂上肉蓯蓉種子誘導劑,再在誘導劑上刷上約有180—200粒肉蓯蓉種子,上覆綿軟易腐解的衛生紙即可。待接種紙陰干后,每100張一捆,存放在通風、干燥、清潔的庫房,庫房溫度不超過25℃。隔年貯藏,溫度不超過20℃,相對濕度45—70%。 3肉蓯蓉人工接種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1、接種方式:寄主與肉蓯蓉同時種植、寄主定植成活后接種肉蓯蓉兩種方式。 3.2、接種時間 造林當年10—11月或次年5月中旬前完成。 3.3、接種方法 3.3.1、接種紙膜接種 在生長整齊、成行的紅柳、梭梭、堿蓬人工林、沿種植行兩側,在距植株30—50㎝處開溝,溝深60—80㎝,溝寬30—40㎝,按每株1至2張將接種紙膜放入溝底,放置接種紙膜時,要將覆衛生紙一面朝上。放入接種紙膜后覆土,覆土時不宜填滿,應留有5—10㎝溝,以便澆灌和存儲雨水。 3.3.2、點播接種 A、種子處理:播種時要測定種子發芽率,對種子活力進行評價,當種子活力符合播種要求時,播種前用0.1%—0.3%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0—30分鐘,撈出后與沙土混合拌勻。 B、播種:在距植株30—50㎝處的兩側開溝,溝深60㎝, 溝寬30—40㎝,每公頃下種量100g,覆沙回填,覆土回填時不宜填滿,應留有5—10㎝的坑,以便澆灌和存儲雨水。 3.4接種密度 在接種溝或接種穴底部,每株放置接種紙1—2張或每公頃下種100g(每隔10—15㎝下種10粒)。 4、田間管理 4.1、沙漠地區風沙大,寄主植物根部常被風沙吹刮裸露,要及時培土或用樹枝圍在寄主根附近防風。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4.2、根據寄主植物生長情況澆水施肥,以提高寄主的生長能力和肉蓯蓉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分。在肉蓯蓉生長期,一般5月下旬灌一次水,7月中下旬再灌一次水即可,9月底禁止灌水,以防肉蓯蓉受凍。施肥以農家肥為主,禁施化肥,以保證肉蓯蓉品質。 4.3中耕除草。 4.4人工授粉 肉蓯蓉5月開花,如生產肉蓯蓉種子,要進行人工授粉。 5、病蟲害防治 5.1、紅柳、梭梭白粉病每年7—8月發生,為害嫩葉。用25%粉銹寧4000倍液噴霧防治。 5.2、紅柳、梭梭根腐病多發生于苗期,為害根部。造林時應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土地種植,加強松土。發生時用50%多菌靈灌根。 5.3、紅柳條葉甲主要危害紅柳葉,發生時可用敵敵畏、敵殺死等1200倍的稀釋液噴灑。 5.4、種蠅發生在肉蓯蓉出土開花季節,幼蟲為害嫩莖,鉆隧道蛀入地下莖基部。發生時可用90%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地上部噴霧或澆灌根部。 5.5、野兔、大沙鼠啃食紅柳、梭梭枝條、根系并啃食生長的肉蓯蓉,發生時用磷化鋅或大隆毒餌于洞口外誘殺。 6、肉蓯蓉采收 6.1采收時間 春秋兩季均可,南疆以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北疆以春季4—5月采挖未出土的肉蓯蓉為佳,這時藥材質量最好。肉蓯蓉肉質莖抽苔長出地面,花后莖空,柴性大,影響藥材品質不宜做藥。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6.2 采收工具 鐵鍬,坎土曼,小鏟,不銹鋼小刀。 6.3 采收方法 在接種區外側0.5米處(距寄主植物基桿部1米處)向接種區剖挖。先用坎土曼(挖上層土)和鐵鍬(深挖)挖一個寬0.3m,深0.7m的坑,再用小鏟逐步向接種區緩挖。等挖到肉蓯蓉肉質莖時,用手輕剖,先找到寄生點(即蘆頭)處,此時把接種點上方以及四周(不包括下方)方圓直徑0.5m的土取走。在去土的過程中可及時采收符合規格的肉蓯蓉。在采收時要固定好蘆頭,如果在輕微晃動可脫離蘆頭的,可用手采;與蘆頭相連較為牢固要用不銹鋼小刀在連接處割取,但要避免傷上蘆頭和寄主根,采大留小,在保護好寄生點的前提下把肉蓯蓉采挖出來,為增加肉蓯蓉產量,采收時可在寄生部位以上5㎝—8㎝處留部分可萌發新枝的肉蓯蓉。肉蓯蓉采挖后,采挖地塊立即回填土。采挖應選擇人工采挖,同時要求分段分期采挖。 7、肉蓯蓉晾曬 7.1 整枝曬干 先將頂頭已變黑的肉蓯蓉用開水湯頭,或除變色頭,然后將鮮肉蓯蓉直接擺放在清潔的水泥地面上或其它非金屬器具上在陽光下曬干,每天翻動2—3次,防止霉變,待肉蓯蓉完全干燥(含水率10%以下)后,分級包裝,收集存放。 7.2 切片 苗木網,m.cqhuayin.com 將采挖出的肉蓯蓉清除泥土,清洗干凈后,用不銹鋼刀或者切片機切成4—8mm厚的切片,自然曬干或陰干或烘干后(含水量在10%以下),篩出土和雜物,即可收集存放。 |
上一篇:紅妃木瓜栽培技術 下一篇:移栽過程中草坪如何快速定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