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東擬單性木蘭,學名Parakmeria lotungensis (Chun et C. Tsoong) Law,屬木蘭科,是我國特有的寡種屬植物,天然分布很少.木材堅重,紋理致密,用材優良;樹型優美,花芳香,是一種被十分看好的珍貴的園林綠化樹種。花雜性和心皮退化在木蘭科中少見,國家三級保護漸危種
1 形態特征和地理分布
常綠高大喬木,高達30m,胸徑100cm,全株無毛,小枝節間短,具明顯的環狀托葉痕。單葉互生;葉片革質,倒卵狀橢圓形或狹橢圓形,長6—11cm,寬2.5—3.5cm,先端急尖或短尾尖。基部楔形;葉柄長1.5—2cm。花單生枝頂,雄花和兩性花異株;花被片12-14,外輪近革質,內2-3輪厚肉質,白色,心皮有時退化為數枚至1枚,白色,聚合果長圓狀卵圓形。果實成熟時沿背縫線開裂,種子露出,假種皮紅色。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海南,河南,貴州等地。
2 生態學生物學特性
中性樹種,但幼樹稍耐蔭,林下小苗前期生長良好,后期明顯受到抑制,天然更新困難。適應溫度范圍廣,可耐-16℃的低溫和40℃的高溫,3月份開始抽梢,5—8月上旬為高生長高峰期。喜濕,干旱環境生長不良。多生于500—1700m的山地疏林和山頂溝谷或林緣。花期4—5月,果期9—10月。
3 育苗技術
3.1 采種 9—10月果熟時采收,采收的果實適當晾曬,果皮開裂揀取種子,種子混細沙搓去紅色假種皮,洗凈晾干表面水分后層積濕沙藏,種子千粒重140—160g。
3.2 實生育苗 翌年春3月份開始播種。選擇肥沃濕潤的壤土地作為育苗地,深翻并施有機肥作底肥,做成高15—20cm、寬100cm的苗床,留作業道35—40cm。條播或撒播,條播的條溝寬6—8cm,溝深4—5cm,溝距10—12cm。播后覆火燒土,厚1—2cm,最后在床面覆蓋一層稻草,以利保溫,保濕和抑制雜草生長,每667平米用種子6—7kg,一般40天左右發芽,當種子發芽40%--50%時及時揭去覆草,場圃發芽率達80%。苗高5厘米左右時進行依次間苗和補苗,7月份再定苗,均需選擇陰雨天氣進行,定苗株行距控制在6cm×10cm左右。苗期注意水肥管理,除草做到拔旱,拔小,拔了。9月份施一次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增強苗木抗性,一年生苗高50cm,地徑0.5cm。667平米產合格苗10000—15000株。
4 綠化苗培育技術
4.1 苗木定植 一年生苗可按40cm×40cm的株行距定植,第二年以80cm×120cm的株行距定植,第三年可出圃一部分米徑2-3cm的中小苗,留圃長勢較好疏密度適宜(120cm×160cm)的苗木,以后逐年結合銷售或移栽部分苗木,繼續培育大苗。
4.2 苗木摘葉修剪 定植后,澆足定根水,使土壤與苗木根系充分接觸,然后清溝覆土。定植前或種植后及時進行摘葉修剪以保成活,一年生苗摘去1/3-1/2的葉子,二年苗以上苗木摘葉并剪去下部1/3-1/2的枝條,中苗保要留一米高度以上分枝以形成良好的樹冠,以后生長的大苗再根據園林綠化用途適當修剪。
4.3 苗木肥水管理 二年生以上的苗木定植前苗床可深施部分基肥,667m2用復合肥30kg左右,或施腐熟的農家肥150-250kg,但必須深翻拌勻或種植穴外圍溝施。苗木生長期每間隔半月左右施肥一次,復合肥或氮肥5-7.5kg/667m2,或農家肥交替使用,盡量做到少量多次,并可利用降雨天氣在中小雨前撒施,但不要沾苗,不能在大雨前施以免被雨水沖走。九月下旬起停施氮肥。水分管理以溝不積水、苗圃能灌能排,土壤疏松濕潤為宜。夏天高溫干旱注意澆灌,以一次灌透,時間以傍晚夜間土溫下降后為好。
4.4 病蟲害防治 一般情況下二年生以上苗木病蟲害較少,且以常見的病蟲害為主,蟲害輕微的可不予殺滅,對苗木生長影響不大。病蟲害防治方法參照常規綜合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