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附石盆景的雅趣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0 |
廈門盆景界老先輩耐翁先生早就指出:“盆景應是美的自然樹在盆盎里面再現”。而附石盆景更能真切的體現大自然的精華,榕樹附石盆景更是此中的佼佼者! 大家知道,自然風景有幾大要素:山、水、樹、石。其中缺一就顯得不盡人意,美中不足。祖國大地各山各景如此,世界名勝風光也是如此。就中間幾個公認的、知名度高的名勝風光,哪個景點也離不開石、樹之間巧妙的搭配,泰山之雄,巨石旁若是沒有郁郁蔥蔥小樹未免過于突兀;黃山的標志性景點——迎客松,不正是矗立在那錯落有致的奇石旁嗎?都說沒看富士山算不上到過日本,其實它最佳的觀賞角度就在離它5公里的郊外,因為那里我們才能看到山腳下一汪碧藍的湖水和那隨風輕搖的櫻花樹。當地人說:那才是全部的富士山!攝影師在拍攝非洲最壯觀的莫西奧尼亞瀑布時也總是定格在一片翠綠的青苔山壁旁,他們說那樣才稱得上最完美的作品!所以說一盆好的盆景應該使人浮想聯翩,感到貼切自然。榕樹盆景就具備了這種充分展現大自然美的特性,因為榕樹屬桑科(喬木),喜陽、耐澇、耐旱。它的根系發達,是植物中之最,其根可穿墻過壁,可以攀石纏搭占為己有,甚至可以把其他大樹活活纏死,在西雙版納“榕吃樹”的現象處處可見。云南人把榕樹稱為“鬼樹”就是這個原因。榕樹四季長青,讓人喜歡,所以榕樹正是制作附石盆景的上等材料。它和奇石有機配合起來,就能情趣盎然,魅力十足。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幾十年來,我在制作榕樹附石盆景的實踐中,吸取耐翁先生提出的“培育為主、雕剪結合”,尊重植物的生長規律的原則,利用榕樹根系發達,可塑性強的特征,因石配樹,因樹選石,心中有數,合理搭配,陸續配制五十多盆榕樹附石盆景,逐步添加興趣,也不斷的提高盆景藝術水平,又達到陶冶個人情操,增進身心健康的益處。其中“橫空出世”、“九龍圖騰”、“別有洞天”、“攬月”、“凌云”等幾盆石樹融洽、主題突出、景觀秀麗、頗有情致。下面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同提高和探討: 一、思立意,因材制宜 木盆景藝術是濃縮大自然景觀的藝術,它源于自然,師法自然又高于自然,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有機結合。她和繪畫、攝影藝術截然不同之處就是她以自然景色為表現題材,采集活的植物和奇石搭配而成的,她具有一定的生命年限,不可能永久收藏,所以應該高于自然,大膽創新,注重因材搭配,不能生搬硬套,呆板保守。 縱觀大自然榕景中,有在高山竣嶺巍巍聳立,有在平川大地撥地而起,有在懸崖峭壁絕處逢生,有在江海河旁臨空探水;根據這些自然景觀,因石因樹構思每一盆創作意境主題,可選山峰險景,可選臨水探海,也可選綜合配景。選擇石、樹的次序上,可先選石后配樹,也可先選榕樹后附石,總之要因材制宜,靈活選配,千奇百態,大膽構思,大明創新。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二、利用石形,依石貼根 根據樹石形態特點,確定每盆的小主題后,接著就安排主峰、主干,飄立方向和石頭的最佳觀賞面,最理想的接合處,然后把榕樹根細水長流心的盤繞在石頭的溝道或空隙的合適位置,先用繩絲捆綁固定好,再加土覆蓋,讓其穩定生長一段時間,榕樹根會慢慢和石頭貼附起來,再過一段時間就逐步融為一體,最后形成與大自然相似的景觀。 三、調理樹干,美化樹冠 當榕樹與石頭密切融合后,就要逐步觀察考慮,評估該盆景的主題是否貼切,樹石是否協調,整體是否自然,樹冠是否美觀,經一次又一次的調整,修剪,使之逐步成形成景。 總之,當一盆精心構思的作品完成之后,不禁令人流連忘返,愛不釋手,內心的愉悅是旁人無法體會的!縱觀喜愛盆景的人,大多數都比較容易接觸,內心也較為平和,當一個人全身心的融入到其中之后,世俗的紛紛擾擾隨之煙消云散,不值一提。 |
上一篇:花毛茛的催花技術 下一篇:栽培白蘭花有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