珙桐種子育苗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5 |
珙桐,別名水梨子、鴿子樹,為珙桐科珙桐屬落葉喬木,是世界珍稀、古老的孑遺植物,它已被列為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樹種。珙桐樹高達15—25米,枝葉繁茂,葉大如桑,花形似鴿子展翅,盛花時猶如滿樹群鴿棲息,被世界上譽為“中國鴿子樹”,有和平的象征意義。為世界著名的珍貴觀賞樹。因此,開展該樹種的種子育苗技術的探討研究,擴大其種群數量,為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園林景觀利用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種子處理 珙桐種子果核厚硬,種子發芽困難,未經處理的種子播后第二年約有30%的種子發芽出土,苗床須妥善保管2—3年,為了促進種子早發芽,我們采取了尿浸法,即將成熟的果實倒入有蓋的糞便桶,桶中注滿新鮮人尿,全面淹沒果實,經5—7周左右,果肉及果核殼全部腐爛,果硬殼軟化后再倒入竹筐內,用清水洗凈后即可播種。 二、圃地選擇 應選擇地勢高、平坦、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并且具備灌溉設施和遮陽設施的地塊作為苗圃地。 三、整地及土壤消毒 圃地封凍前深耕30厘米以上,解凍后再淺耕15—20厘米,封凍前深耕時,每畝施入腐熟有機肥2500—3000公斤,解凍后淺耕時每畝施入三元復合肥80—100公斤。為防止苗期立枯病的發生和地下害蟲的危害,結合淺耕每畝撒施敵克松5公斤,呋喃丹4公斤。要求床面寬1米、長15米(床面中間高,兩邊稍低,便于排灌水)。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四、播種 在河南的播種時間以每年3月上旬為宜。采用開溝點播法。行距50厘米,株距10—15厘米,播種前在苗床開溝深8—12厘米,寬5—8厘米。開溝后用水先洇溝,滲水后播種,播種后用細土覆蓋,覆土厚度為種子直徑的3倍為宜。然后覆蓋地膜,以保持土壤水分和增加床面溫度,促進發芽。一般播種后60天左右出苗率在95%以上。 五、出苗后管理 1、適宜的土壤墑情。播種后要隨時觀察出苗情況和合理的土壤墑情(若土壤墑情不足時,及時在床間溝內小水灌溉,杜絕大水漫灌)。因為種子破殼萌芽到未出現真葉前土壤不宜過濕,剛出土的幼苗若長時間在陰濕環境中,根、莖、葉易腐爛,此時幼苗死亡率高。如遇長時間陰雨天氣,要及時做好排水防澇。 2、撤膜。幼苗出土時,于每天上午10點以前將出土幼苗上方的地膜進行破膜,利于幼苗順利的正常生長(若不及時破膜,溫度高時易燒毀幼苗,影響出苗率)。當幼苗破膜后用土塊將幼苗四周的地膜壓緊,以防止風大損壞幼苗。日平均氣溫達25℃時撤掉地膜。 3、遮陽。幼苗出土后,對強光抵抗力較弱,應及時用木棒、竹片和鐵絲搭架,蓋上遮陽網,遮陽網離地面高度2米,遮陽率為50%,待苗長出5—7片真葉后,拆除遮陽網。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4、灌水施肥。珙桐幼苗長出真葉后,要經常檢查土壤墑情,保持苗床濕潤,當土壤含水量不足時,要及時灌水,以灌透土壤為度。澆水和追肥可結合進行,一般于6—7月每畝可追施復合肥10公斤。間隔半月后追施第二次。 5、松土除草。幼苗期加強中耕除草,苗木稍大時結合松土進行除草。雨后和灌水后應及時松土,以免土壤板結。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少、除了”的原則。 6、病蟲害防治。珙桐易受黃刺蛾、葉螨的危害,可噴灑90%晶體敵百蟲0.05%藥液加1.8%的齊螨素0.02%藥液防治。幼苗期易發生立枯病,可噴灑0.167%多菌靈預防,每半月一次,連續噴三次。(來源:中國林業網) |
上一篇:小葉黃楊盆景的制作與養護 下一篇:即時香椿的加工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