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樹縮葉病的危害癥狀及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7 |
桃縮葉病
一、為害及分布
全國桃樹產區都有分布,以沿海和濱湖地區發生較重。桃樹早春發病后,引起初夏早期落葉,不僅影響當年產量,還影響第二年花芽形成。連年發病造成落葉,使樹勢衰弱產量降低。此病除為害桃樹外,還為害油桃、扁逃、蟠桃。
二、癥狀
此病主要為害桃樹葉片,嚴重時可為害花、嫩梢和幼果。感病嫩葉局部或全部變肥厚、質脆、扭曲并皺縮,由于葉綠素形成受阻,病葉呈黃紅色至紫紅色。春末夏初在葉表面長出一層灰白色粉狀物,此即為病菌的子囊層,后期病葉枯焦脫落。
嫩梢發病呈黃綠色,短而粗腫,其上從生病葉。染病花瓣肥大,變長。病果畸形淡紅色,果面龜裂或具瘡疤。
三、病原
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屬于子囊菌亞門。此菌以雙核菌絲在寄主細胞間寄生,后在角質層下形成一層產囊細胞,經核配后發育成裸生的子囊,突破角質層而外露,在病葉上呈銀白色的粉狀層。
子囊平行排列于病葉表面,長筒形,頂端平截,無色,下部有足細胞。子囊孢子無色單胞,橢圓形或圓形,可在子囊內或子囊外芽殖產生芽孢子。芽孢子有兩種:厚壁和薄壁,前者能抵抗不良環境,后者可再芽殖。
四、發生規律
病菌以子囊孢子或厚壁的芽孢子在芽鱗片和枝干的樹皮上越冬越夏。經氣流、雨水等媒介傳播,第二年春天桃芽萌發展葉時,孢子也萌發產生芽管直接穿透葉片角質層或由氣孔侵入。侵入后菌絲主要在葉表皮細胞下和柵欄組織的細胞間蔓延,刺激寄主細胞增生,體積加大,細胞壁增厚,致使病葉肥厚、皺縮并變色。由于芽孢子萌發侵染寄主適溫為13~17℃,因此夏季高溫不利于病菌侵入,沒有再侵染。
1、影響發病的生態條件主要是溫濕度,春天桃芽萌發時,若遇連續陰雨,溫度在10~16℃左右時,有利于病菌侵染,此時桃芽葉片生長遲緩,組織幼嫩,抗病力差。如果桃芽萌動時氣溫迅速上升到21℃以上或遇春旱,發生病害便停止,氣溫上升到30℃時就不會發病。總之春天低溫多雨的地區或年份發病較重,相反春天溫暖、干旱發病輕或不發病。
2、此病發生時間一般在4月上旬開始發生,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發病盛期,6月停止發生。品種間以早熟品種發病較重,中晚熟品種發病較輕,地方毛桃一般比優良品種更易發病。
五、防治措施
1、由于桃縮葉病只在春天發生一次,病菌孢子 在芽鱗上越冬,因此,在早春桃芽開始膨大未張開時,噴4~5度石硫合劑,若能噴布均勻周到,一次即能收到很好效果。連續保護兩年可基本消除此病。
2、加強桃園管理,在病葉出現,未形成白粉層時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以減少當年越冬病原。重病樹應及時補施肥料和水分,恢復樹勢增強抗病力。
桃樹病蟲害防治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紅花碧桃生理性流膠病的防治 桃縮葉病的綜合防治 春季桃樹病蟲害防治 桃樹瘡痂病防治方法 桃樹紅葉病 桃樹缺磷癥狀防治方法 |
上一篇:別雀舌羅漢松盆景要四看 下一篇:盆景的幾架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