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的歷史和現狀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47 |
盆景藝術起源于于我們偉大的祖國,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和優良的技藝傳統。 早在唐代以前,與盆景十分近似的許多園藝觀賞品就已經流傳于社會上。東漢(公元25-220年)有花草盆栽,置于幾座之上以供觀賞;又有用潛水盆種植荷花的所謂盆池;也是供閑暇時觀賞的。 盆景在社會上出現的起始時期不晚于唐代初年。唐中宗神龍二年(公元706年)興建的陜西乾陵章懷太子墓,墓內甬道東壁上就有手托盆景的侍女壁畫形象。盆景中不但有小樹、花果,還有山石點綴其間,組合成“樹石盆景”。樹石盆景是躺帶盆景中最常見的型式,其變化型式之一就是草類植物與山石組合組合成的盆景,如詩人、畫家王維(701-761年)所養蘭石盆景就是這樣。 到了宋代(960-1279年),盆景型式不再主要是“樹石盆景”,而有“盆樹”與“盆山”,即樹樁盆景與山水盆景之分。樹樁盆景一般是由多年加工培育成的老態樹木構成,以松樹、石榴、梅花等樹種多見。在北宋張擇端所作《明皇窺浴圖》和故宮藏宋麗《十八學士圖》中,都繪有古松盆景。宋代的松樹盆景當時稱作“盆松”,是樹樁盆景中的代表形式,而且是直接從樹木盆栽經過整形加工和長期培育演化而來的,可以說,盆栽是樹樁盆景的前身,至于山水盆景,來源卻很不相同。在石玩中配以植物,和在盆池中引進山石并減少植物,使植物處于從屬地位,這兩種途徑都產生著山水盆景。宋代一般稱山水盆景為“盆山”,如陸游《菖蒲》詩中所泳:“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來俱掃跡”。但宋代的盆山也不完全是山水盆景。有的盆山雖有出水形象,卻無植物配植,嚴格說來還只是石玩,或按當時的另一種稱呼,是“水石”。宋代人對盆景小中見大的藝術特征認識很清楚,并有詩文吟詠。蘇東坡《中九華》詩:“五嶺莫愁千嶂外,九華今在一壺中”,說明對小中見大特點有認識,而且還能運用這種認識進行小中寓大的盆景藝術處理。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降及元代(1279-1368年),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都被較好地繼承下來,有人還在盆景的小型化方面作了很大努力,進一步發展了盆景藝術。當時有一位高僧叫上人的,一生云游四方,出入于名山大川之間,“取法自然”制作一種小型盆景,稱為“生子景”,很有畫意。元末回族詩人丁鶴年一詩專贊這種小型盆景說:“旁人莫訝胸襟隘,毫發從來立大千”。以“些子景”之小,能立起整個大千世界,這是夸張的說法,但在客觀上卻反映了這種盆景的景物容量是比以前有所擴大了。 在明代(1368-1644年),盆景藝術出現了興盛景象。不僅在知識界和官商之家有大量盆景陳設以供“雅玩”,就是“閭閻下戶,亦飾小小盆島為玩”。這時的盆景很強調畫意,常常是“摹仿名人圖繪”之作,有意的追尋前代畫家的不同畫風品格,盆景樹態一般是“結為馬遠之傾斜結曲,郭熙之露頂撰拿,劉松年之偃亞層疊,盛子昭之拖拽軒渚等狀”,盆景與國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在制作型式方面,樹樁盆景已有自然型和規則型兩種不同的做法。“取法自然”、“摹仿名人圖繪”的樹樁盆景都是自然型的,而按民間規定格律造型的樹樁盆景,則屬規則型。明代人將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稱作“盆玩”,有時也稱作“盆景”。“盆景”一詞的出現不早于明代。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清代(1644-1911年)的盆景藝術繼續保持著興盛狀況。有的地方因廣筑園林,大興盆景,而有“家家有花園,戶戶養盆景”之說。盆景的藝術水平有較大提高,景象內容也復雜起來。這時的盆景技藝發展是比較全面的。樹樁盆景的材料很多都取自深山幽谷,利用野生數樁加工整形,“三春截附枝,屈作回蟠勢”,并將樹樁雕刻、烙燒成自然皺裂狀,以增強盆樹的老態。在修剪和蟠扎兩種盆景技藝方面,清代盆景都有所發展和完善。特別是蟠扎技法,更是形成了一整套技法與格律體系,通過世代盆景藝人的心傳口述而流傳于后世。到了清末,僅成都地區就有專門從事樹樁盆景蟠扎的藝匠六十余人。清代盆景還有造型材料多種多樣的特點。對盆景植物的營養特點也有所認識,根據這些特點,還介紹了相應的制土、施肥、栽種、配景等技藝,這說明清代盆景的養護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 進入現代(1911-1949年)以后,盆景藝術的興盛局面消逝了。但在一些盆景制作者的堅持和努力之下,我國盆景藝術傳統仍然得以繼承下來,并且緩慢地發展著。以蘇州作家周瘦鵑先生為首的一批盆景作者結成了“含英社”,制作并研究盆景,在公園里公開優秀評比成績。在抗日戰爭前后,他們在抵制日本盆景勢力的掠奪性滲入活動中,也作出了有益的貢獻。在內地四川,盆景制作活動受戰火干擾較多,也能夠綿延相繼。重慶、成都兩地都建有民間的盆景園地,成都每年的春季花會上,都有盆景展出和銷售。1947年,在重慶滄北紀念堂舉辦了盆景展覽,展出民間的山水盆景、規則型樹樁盆景等作品二百余件,體現了民間的盆景制作家們為發展祖國盆景藝術而做出的艱苦努力。 苗木網,m.cqhuayin.com 新中國成立以后,盆景藝術有了美好的發展前景。黨和國家很重視它的發展。1959年11月6日,陳毅同志在參觀成都市南郊公園盆景展覽時,題詞“高等藝術,美化自然”,對盆景藝術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盆景藝術在穩步發展中,各地盆景相互交流,共同進步,越來越表現出各自的特色。進入八十年代后,我國盆景藝術出現了空前規模的全面興盛局面,發展速度大大加快。盆景展覽年年舉辦,并且舉辦了全國性的盆景展覽。各地都涌現出許多優秀作品和優秀作者。盆景藝術的研究工作也展開了,盆景造型理論已初成系統,各地都成立了盆景協會或研究會。我國盆景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日益增強了。 |
上一篇:溫室芹菜高產高效栽培五法 下一篇:大樹移植操作全部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