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黑木耳套作技術(shù)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wǎng) > 栽培技術(shù) > |
來源: 作者: 發(fā)布時間:2013-07-27 11:47 |
水稻生長季節(jié)套作黑木耳,水稻田的小氣候能夠較好地滿足子實體生育條件的需求,因此可以提高黑木耳產(chǎn)量1~2倍,畝產(chǎn)達250千克。 一、出耳對溫、濕度和光照的需求 (一)溫度:黑木耳是中溫型食用菌落,菌絲在正負30℃的環(huán)境中都不會死亡,但發(fā)育的適宜溫度為22~28℃;子實體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28℃。溫度過低或過高都會抑制黑木耳的生長。 (二)濕度:菌絲發(fā)育的適宜濕度為60%~75%(袋料的含水量)。濕度過大會造成透氣不良,氧氣不足,影響菌絲發(fā)育;濕度太小,菌絲干枯,停止生長。子實體生長期間,不僅袋料應有足夠的水分,空氣濕度也應達到90%以上。木耳生長時,即使終日雨淋,對子實體生長也無影響。 (三)光照:光照可提高基質(zhì)的溫度,使菌絲在基質(zhì)中快速生長,并能使黑木耳增強色澤,減少病害,生長茁壯。 二、水稻與黑木耳套作技術(shù) 6月中旬和9月中旬在稻蔸間套作黑木耳,此時稻坂的土(水)溫和稻蔸間的溫、濕度、光照與木耳的生理要求相宜。 (一)選擇耐溫菌種:琥珀褐木耳的子實體在36℃時仍能正常生長。故可選擇其為生產(chǎn)用菌種,在高溫季節(jié)的蔸間套作,易獲成功。 中國苗木網(wǎng),m.cqhuayin.com (二)稻坂田的選擇與準備:應選擇經(jīng)耕作整平后易沉淀,經(jīng)“烤田”后易板結(jié)成稻坂的土壤。在稻坂田周圍開挖排水溝,灌水1.6~3.3厘米,以備納入菌棒套作。 (三)套放時間:每年4月中旬制作袋料,滅菌后經(jīng)40~50天萌發(fā)菌絲,菌絲纏繞,整袋呈絨白色;在袋料上方搗有條形出耳孔,即可進行套作放置。早稻田在6月15日左右,晚稻田在9月15日左右,在蔸間套放已經(jīng)準備好的菌棒。按長徑逐個放置即成。 (四)水漿管理:該田若有隱性水源,要防止水層過高,避免淹沒菌棒;這時要排水,把水層控制好,做到間歇落干。 (五)子實體的采收:當耳片邊緣變軟,肉質(zhì)肥厚,耳根收縮或背面產(chǎn)生白色孢子粉時,說明耳片已近成熟或已經(jīng)成熟,不論大小都應及時排水及早采收,否則會爛耳、流耳,影響下茬出耳,造成減產(chǎn)。 (記者 佚名) 苗木網(wǎng),999miaomu.com |
上一篇:蚊母樹 下一篇:凌霄的種植技術(shù)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