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紫羅蘭快繁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51 |
非洲紫羅蘭,又稱大花非洲苦苣苔,屬苣苔科非洲紫羅蘭屬植物,原產于非洲,后傳入我國。由于其花色鮮艷,有紫、粉紅、青白和復色等各種各樣的顏色,若管理得當可常年開花,是美化環境和居室的優良花卉品種。加之品種繁多(達2000種以上),而且除具有普通標準型花卉外,尚有袖珍型及半袖珍型等,因此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非洲紫羅蘭的常規繁殖可通過插葉、分株和種子萌發等方法進行。但由于市場需求量大,常規繁殖方法難以滿足市場的需要,因此采取組織培養方法是快速繁殖非洲紫羅蘭的有效途徑。此外,非洲紫羅蘭的組織培養不僅繁殖速度快,且效率高,操作方法簡單易行,在短期內可得到大量健壯的再生植株,大大提高了經濟效益。現將培養方法介紹如下: 一、取材及滅菌。采用長勢良好且無病蟲害的優良植株葉片、葉柄及腋芽等為材料。將材料切下后,用自來水沖洗1~2小時,經濾紙吸干后,再用70%酒精浸泡30秒,然后用10%漂白粉的上清液在無菌條件下(在無菌操作箱或超凈工作以上進行)滅菌15~20分鐘;或用0.1%的氯化汞常規滅菌7~12分鐘后,用無菌水沖洗3~4次,經無菌濾紙再次吸干后,將葉片切成0.5×0.5厘米的小塊,葉柄或腋芽則切成0.3~0.5厘米長的切段,分別接種在不同的培養基上,誘導愈傷組織或不定芽的發生。 二、培養過程。將滅菌后切好的葉片、葉柄及腋芽等分別接種在0.7%瓊脂固化的MS培養基上,附加NAA0.1毫克/升、BA0.1毫克/升、葡萄糖或蔗糖3%,pH值調至5.8。置于25~30℃、光照強度1500~4000小時、每日光照14小時的培養室中培養1個月后,可見葉片、葉柄及腋芽外殖體膨大,進而形成大量的愈傷組織和芽叢,每塊外殖體平均可產生30~40個不定芽。不定芽和愈傷組織經分割后可在上述培養基上反復培養繁殖。小芽長大后,將其轉入MS附加NAA0.1毫克/升、BA0.1毫克/升的培養基上,小芽可進一步發育長大,并形成小苗。當小苗長高后,將其切下轉入不含激素的MS基本培養基中或附加NAA0.1毫克/升的培養基上誘導生根,再經1~2個月培養便可形成正常的再生植株。當試管苗高至2~3厘米、具3~5片葉片、根系發育良好時,將其轉入馴化室中,在20℃左右,適當降低空氣濕度的條件下培養1~2周,移栽前2天打開瓶蓋,加少量水以軟化瓊脂。移栽后注意保溫保濕,大部分試管苗可以成活,移栽土以腐殖質加蛭石為好。待其長大后即可開花結果。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記者 佚名) 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馬尾松盆景栽培要點有哪些? 下一篇:新品介紹--甜瓜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