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烯效唑浸種 培育晚稻矮壯秧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1:55 |
培育壯秧是奪取水稻高產的基礎,而利用化學調控是培育水稻壯秧的一條行之有效的辦法,其主要調控化學物質是多效唑與烯效唑。根據多年的使用情況來看,利用多效唑調控雖然獲得理想的控長促蘗效果,但是也存在許多副作用,主要有:1)農藥殘留大,對下茬作物的生長影響較大,特別是以莖、葉為收獲對象的作物,且土壤中多效唑的殘留具有累加作用。2)經多效唑處理的水稻推遲了生育期。據多外觀察,一般推遲始穗3-4天,這對我市的當家品種協優46而言,加劇了季節上的矛盾。3)利用多效唑調控的技術要求高秧板不平或噴不均會導致部分秧苗矮化、部分控長不理想的情況。4)應用多效唑噴施處理,使用農藥的用量大、成本高,部分農民不樂意接受,不利全面推廣應用。為了克服上述不利因素,而保留控大促蘗的效果,并且要達到方便群眾節省用工、節省成本的目的。近幾年,我市在多次試驗的基礎上,積極推廣應用烯效唑浸種,代替多效唑噴施處理,獲得較理想的效果。 衡效唑(HET)是一種三唑類高效植物延緩劑和廣譜的內吸殺菌劑,烯兒唑浸種處理與多效唑噴施相比,具有“方法更簡便,效果更穩定,環境更安全,成本更低廉”等特點。為培育晚稻壯秧,增大秧齡彈性,提高晚稻單產起了突出作用,主要表現在: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1、控長足蘗作用:根據試驗,我市主栽品種協優46、汕優85在200PPM濃度浸種情況下,烯效唑控長率為17.76%,而多效唑控長率僅為2.86%,高為14.6;烯效唑平均促蘗率為25.4%,比多效唑平均促蘗率16.5%,高9.3%。 2、藥效長:烯效唑控長促蘗藥效期可達40天左右,而多效唑只表現在前期(播后20天),時過30天,控長效果已基本消失。 3、增穗增產:經烯效唑浸種的秧苗,由于返青快、分蘗快、不敗苗,前期營養積累多等作用,與沒有用烯效唑浸種的相比,具有穗數、粒數增加,結實率提高而增產的作用,一般增產幅度在5%以上。 4、土壤殘留少:應用烯效唑浸種處理代替多效唑噴施,其殘留到土壤的化學成份,本身比多效唑少,僅占多效唑的1/10右,而且烯效唑在土壤中分解速度比多效唑快,對后薦作物基本不影響。 此外,烯效唑浸種具有不受天氣、秧板質量、秧苗生長期等因素影響的作用。 1、根據試驗:烯效唑浸種以2000PPM為好,用5%的可濕性粉劑5克加水1.25公斤即成。 2、浸種方法:每公斤種子按1.25公斤藥液的比例,備好藥劑,各子經清洗去秕谷后,在藥液中采用間隙浸種16-18小時,浸種期間攪拌2-3次,以利種子均勻吸收,然后清洗,按常規催芽播種。 (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球根海棠為何葉片卷曲 下一篇:梅花的養護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