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稈栽培雞腿菇高產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2 10:50 |
利用玉米秸稈栽培雞腿菇有著原料來源廣、就地取材等優點,但由于玉米秸稈切成段后栽培雞腿菇,保水性差,體積大,產量低,為了克服這些不足之處,在無棉區開辟代料栽培雞腿菇的新途徑,我們采用玉米秸稈粉碎后栽培雞腿菇,生物效率達200%以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栽培方法介紹如下: 一、選擇優質高產菌種。選擇優質菌種是高產的關鍵,Cc988是優良的雞腿菇栽培種,該品種出菇溫度12-35℃,米白色,叢生不易開傘,柄粗、菇優、抗雜高產,適應性強,利用玉米秸、麥草等原料栽培均能獲高產。 二、栽培原料與配方。玉米秸稈粉75%,棉籽殼25%,石灰2%,麥麩10%,三元復合肥2%,克霉凈0.5%,水適量。 三、原料的處理。將曬干的玉米秸稈用飼料粉碎機粉碎,棉籽殼暴曬2-3天,按料的配方將料拌好,將拌勻的料堆成寬1-1.5厘米,高1米左右的長堆,每隔50厘米左右縱向打一直徑為8厘米的通氣孔,然后覆蓋草簾,進行堆積發酵。3天后待料中溫度上升至60℃時保溫24小時進行翻堆,翻堆時內翻外,上翻下,要翻透,再打孔,覆草簾,待料溫再升至60℃時再保溫24小時,如此重復4次左右,至此料內大量菌絲形成即發酵成功。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四、接種栽培。用發酵料進行裝袋,袋子的規格為50×28×0.02厘米的乙烯袋,裝袋前先將三元復合肥均勻的拌入發酵料中,當料溫降至30℃以下時開始裝袋,接種量為10-15%,接三層菌種兩層料層層播法將發酵好的料裝袋接種,裝好后即可移入發菌室發菌。 五、發菌期的管理。將接種好的菌袋置于發菌室排成若干排,每排堆碼4-6個菌袋,發菌期間料溫一般控制在15-20℃左右為宜,每7天左右翻袋一次,上下內外交換位置,當料內菌塊開始萌發時,為加快發菌可在筷子上綁上2-3根大頭針,在菌種層附近打孔,打孔時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一是打孔時間。一般應在播種后3-5天進行。當菌絲變白萌發,并開始向培養料延伸時打孔。如打孔過早,菌絲還未萌動,易污染,打孔過遲,菌絲發育期缺氧,影響菌絲的生長。二是打孔部位。打孔部位應嚴格控制在菌種層上或菌絲延伸處,一定不要超過這個范圍,尤其是菌種用量少,菌絲延伸慢時,更不能在菌袋上到處亂打孔,以免引起雜菌污染和蟲害。三是打孔的數量。打孔一般用大頭針即可,打孔數量一般為每次每袋發菌繞發菌層打10-12個,后隨菌絲發育延伸,每次在翻袋時順便打孔,整個發菌期打孔3-4次即可。這樣一般一個月左右即可發滿菌袋。 苗木網,999miaomu.com 六、出菇期的管理 1、菌棒立式覆土處理。將發滿菌的菌袋搬入大棚內進行立式覆土處理。畦子規格為長8米、寬0.9米、深0.35-0.4米、壟寬0.4米。把發滿菌的菌袋脫去塑料袋,置畦內立式排列,菌袋排放要掌握上平下不平的原則,袋與袋之間的間隔為1-2厘米,并用細土填充,然后灌大水一次,待水滲透后上覆營養土2-3厘米,營養土的配方為砂:土=5:9,再外加1/10000的三元復合肥。 2、高產出菇的管理措施。雞腿菇出菇期溫度應控制在12-25℃,可通過噴水、通風等措施來調節棚內溫度,盡量保持棚內溫度接近子實體生長最適溫度。雞腿菇幼蕾形成后,注意通風時不能直接對著子實體吹風,此時噴水應注意勤噴、細噴,在幼蕾上方一掠而過即可,切不可多噴,粗噴,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90%之間為宜。到雞腿菇成熟中期應及時采收。在第一潮采收結束后,先將殘菇碎片清理干凈,然后再在畦內灌大水,以保證雞腿菇生長發育所需的水分,直到第二潮菇形成,管理與前述相同。 實踐證明,玉米秸稈營養較為豐富,營養構成好,粉碎后用于栽培,物理性狀較為疏松,能很好的滿足雞腿菇生長發育的需要,是雞腿菇高產栽培的理想原料,因此,在非棉區利用玉米秸稈栽培雞腿菇具有廣闊的前景。 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怎樣培育平菇菌種 下一篇:牛糞秸稈培育雙孢菇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