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反季節栽培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2 10:50 |
金針菇屬于低溫型菇類,在江蘇省氣候條件下,一般只能在10月中旬至11月底制栽 培袋,12月底至翌年2 月出菇。金針菇反季節栽培,就是在低溫季節制栽培袋,在溫度 較高的季節出菇,就我省而言,可于2月制栽培袋培養,3-4月出菇。 一、菌種選用。可選用雜交19號金針菇菌株作為反季節栽培品種。該品種具有抗病 蟲害、抗高溫等特點,其菌絲可在12--28℃溫度條件下生長,子實體發生和生長溫度為 8-20℃,溫度在24℃以上不能出菇。 二、培養料配制。為促進金針菇菌絲生長,應采用營養豐富的培養料。現介紹如下 配方:棉籽殼占35% ,甘蔗渣占35% ,麩皮占25% ,玉米粉占2% ,糖占1% ,碳配鈣占 2%。將以上配料混合拌勻后,裝入規格為17厘米×38厘米×0.006厘米的低壓聚乙稀袋, 培養料裝入袋內15厘米左右高(折干料每袋300克),壓緊后在袋的中間扎一個深10 厘米 的孔,袋口收攏加套環、塞棉花,于常壓下100℃蒸汽滅菌12小時。 三、接種與培養。將滅菌后的栽培袋趁熱搬進無菌室散放,讓其冷卻,這樣栽培袋 由于驟冷而緊縮,栽培中料袋側壁就不會長菇而消耗培養料的養分。將冷卻后的栽培袋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放在接種箱內接種,然后轉到暗室中培養,促進菌絲迅速生長。因制袋是在月平均氣溫 只有15℃ 左右的2月進行的,而金針菇菌絲生長又需要較高溫度,所以應將菌袋互相靠 緊排列在培養架上,天氣寒冷的夜間還要覆蓋塑料薄膜,使菌袋間溫度保持在15-25℃, 此外,每天下午2時左右室內要通風1小時,以降低二氧化碳濃度,加快菌絲生長速度, 使發菌期縮短到25天左右。 四、出菇管理。菌齡20天左右時,菌袋要全部翻檢1 次,剔除感染雜菌的袋,把無 污染的菌袋從培養室移入出菇房,置于濕地上,袋與袋之間要留有空隙,每堆6 行留一 條通道,這樣既便于操作管理,也有利于菌袋通風散熱。出菇房應坐北朝南,南北墻設 上下對流窗,便于通風換氣。晚上打開北墻的通風窗,讓西北風吹進菇房,使室溫降至 18℃以下。上午高溫時要關上通風窗,下午4 時或晚上再通風換氣。雖然這期間天氣暖 和,但只要采取以上措施降溫,金針菇子實體仍然能正常發生和生長。變溫刺激1 周左 右,袋內培養料表面會分泌出黃褐色小水珠,子實體原基出現,并長成細長的幼狀幼蕾 。當子實體長高2--3厘米、呈須根狀而未長菌蓋時,除去棉塞和套環,拉直袋口并外卷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至離料面3-4厘米處。晚上全面通風,使子實體干枯倒伏。3天后變成褐色的干枯菌柄上 會出現大量的小白點,形成子實體原基。這時空氣相對濕度要提高到90% 左右,以促進 原基分化,長出菌柄和菌蓋。出現菌柄以后,要隨著菌柄的伸長將折下的袋子口逐漸升 高,以增加袋內小環境的二氧化碳濃度和濕度,抑制開傘,促進菌柄伸長、增粗。同時 在室內懸掛一定數量的濕布條,并注意通風透氣。如發現菇上長菇的現象,表明環境濕 度過大,必須進行通風。菌柄長至15厘米左右長、菌蓋直徑為1厘米時為采收適期。 五、病蟲害防治。金針菇出菇期間,正值春末夏初,此時氣溫偏高,濕度偏大,易 發生褐斑病。此病蔓延速度很快,最初只是在少部分菌蓋上出現褐斑,幾天內即可蔓延 到多數子實體上,菌袋壁出現乳白色粘液,使整叢菌柄全部發黑變軟,最后整袋腐爛。 防治方法:開袋出菇前,菇房要用3%漂白粉液或0.2%土霉素液進行消毒;同時噴灑敵敵 畏、殺滅菊脂、馬拉硫磷等殺蟲劑,以防止害蟲的危害和病菌的傳播。在金針菇子實體 形成后,噴灑植物生長抑制劑B9,可使子實體長得粗壯,抑制開傘,提高其抗高溫和抗 病能力。 摘自《當代農業》2001.7期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地溝墻式栽培平菇 下一篇:墨西哥米邦塔食用仙人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