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蘑菇的栽培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2:04 |
巴西蘑菇( Agari cus blaz ei Murill ) 原產于巴西、秘魯,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及佛羅里達州海邊的草地上也有分布, 是名貴珍稀食用菌, 不僅營養豐富, 味道鮮美, 且有較高的藥用價值,又名姬松茸,系層菌綱傘菌目蘑菇科蘑菇屬真菌, 。該菌株是本所從一位日本訪問學者經菌種互換而獲得的, 經過幾年的栽培試驗,結果表明該菌株屬中偏高溫型, 播種到出菇約35 d, 出菇集中, 潮次分明, 生產周期短, 抗蟲害能力強, 生物效率可達74% , 深受廣大菇農的歡迎, 適宜在甘肅大面積栽培。現將其農藝性及栽培技術要點簡介如下。 1 . 農藝性 1. 1 . 形態特征菌蓋淡褐色, 直徑3~ 15 cm , 厚度0. 9~ 1. 2 cm ,半球形、饅頭形或平展。菌柄長3~ 5 cm, 粗1~ 2 cm,表面白色, 單生或群生。孢子橢圓形, 印深褐色, 菌絲白色。 1. 2 . 培養基質巴西蘑菇主要以農作物秸桿( 如麥、稻草) 、家畜糞便( 如牛、馬糞) 為氮源。 1. 3 . 溫度要求菌絲體生長溫度13~ 37 . , 適溫25~ 28 . , 子實體形成溫度20~ 33 . , 適溫22~ 28 . 。 1. 4 . 濕度要求培養料含水量55% ~ 60%, 覆土含水量為60% ~65% , 出菇期菇房相對空氣溫度85%~ 90% 。 1. 5 . 光照要求菌絲階段無光或暗光較好, 子實體階段間接散射光, 光照強度一般在100~ 250 lx。* 甘肅省科技計劃資助項目( 5HSO66- A91- 011- 05)作者簡介: 王秉峰, 高級工程師, 主要從事食用菌栽培技術、良種選育。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1. 6 . 空氣需求巴西蘑菇屬好氣性真菌, 需要通風換氣, 保持菇房空氣流通、新鮮。 1. 7 . 酸堿度培養料pH 值一般在6. 5~ 7. 0 較為適宜。 1. 8 . 覆土要求巴西蘑菇覆土要求土質蔬松, 不板結, 以大田或菜園土為好。2 . 栽培技術2. 1 . 栽培季節根據地處西北黃土高原的氣候特點及巴西蘑菇子實體生長過程及發育的適宜溫度, 可在春末夏始栽培,一般在2 月下旬及3 月中旬堆料, 主要產菇期控制在5- 7 月中旬。 2. 2 . 菌種制作菌種分母種、原種、栽培種3 級: ( 1) 母種培養基為改良PDA 培養基, 配方為: 馬玲署去皮200 g, 瓊脂18 g , 葡萄糖20 g, 磷酸二氫鉀1 g , 硫酸鎂0. 5 g, 加水1 000 mL, 每個試管分裝量為試管長度1/ 4~ 1/ 5, 用棉塞封口, 常規高壓消毒, 擺成斜面冷卻接種后, 置23~ 25. 下培養。( 2) 原種和栽培種為麥粒培養基, 麥粒98%, 白糖1% , 石膏粉1% , 同時每50 kg 干料另加磷酸二氫鉀50 g、硫酸鎂25 g, 常規高壓滅菌, 接種后置23~ 25 . 下培養。 2. 3 . 培養料配方 ( 1) 麥( 稻)草67%, 牛糞30%, 磷肥1%, 石膏粉1%,石灰1%。 ( 2) 麥( 稻) 草50%, 牛糞47% , 復合肥1%, 石膏粉1%, 石灰1%。 (3) 麥(稻) 草70%, 油渣20% , 磷肥10%。以上各配方每100 kg 干料另加250 g 尿素。 苗木網,999miaomu.com 2. 4 . 堆料發酵選無霉爛變質的麥( 稻) 草用水浸濕( 最好預濕) ,鋪成厚度約15 cm, 寬1. 5~ 2. 0 m, 長10 m, 其上堆厚約1 cm 的牛糞, 用水淋濕透后, 將其它配料按比例均勻撒在上面, 照此逐層建堆到2 m 高, 上面再覆蓋一層草, 后用塑料棚膜覆蓋。堆好料后第二天下午要測量料堆內約50 cm 處的溫度。正常情況下堆料2~ 3 d 料溫會因好氣性發酵,溫度逐漸上升到60~ 70 . 。但高溫維持不久就開始下降, 原因是料堆內濕度及空氣不足, 為調節發酵料堆含水量, 散發廢氣、改善料內空氣條件, 以便再次升溫,使培養料充分腐熟, 就必須翻堆, 調整料堆糞草內外的位置, 使料堆各部分的培養料能均勻發酵。因此翻堆不是. 移堆., 而是要把草料抖松, 真正做到里翻外、上翻下。翻堆時, 如發現糞草較干、水份不夠, 就需要補水, 但所加水份要均勻。培養料整個堆制發酵過程, 翻堆一般為5~ 6 次, 間隔時間為7、6、5、4、3d。由于前期糞草料生, 料堆松散, 堆溫下降慢, 翻堆時間間隔要長些。后期糞草料熟、料堆堅實、通氣差、堆溫下降快,所以翻堆時間間隔要短些。培養料隨著堆置發酵時間增長日趨腐熟, 不僅草料變短變小, 而且料堆的體積也發生很大變化, 此刻在翻堆時要特別注意料堆的寬度、高度保持不變, 長度可逐漸縮短, 以便每次翻堆后料堆及時升溫, 保持料堆內良好的高溫發酵環境, 加速培養料腐熟。如在露天地面堆料, 還應根據天氣、料堆溫度等具體情況靈活掌握。第4 次翻堆時, 檢查堆料的含水量, 用手緊握培養料時, 指縫間滴2~ 3 滴水為宜。若水分不夠, 加水調節, 同時配制0. 1% 的敵殺死對料堆噴灑滅蟲。培養料腐熟的標準, 一般為無酸無臭味, 草變咖啡色( 棕褐色) , 柔軟, 易斷, 有濃郁的料香味, 捏得攏, 打得散, 糞草均勻一致, 水汁濃, 含水量為60% 左右, pH值7 左右, 此時可作吃料試驗, 2 d 左右如菌種能在培養料上正常發育生長, 說明培養料合格, 第5 次翻堆后, 即可進料播種。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2. 5 . 進料與播種將發酵好的料調適水分后, 送入菇房, 鋪成寬1 m、長6~ 7 m、厚約15 cm 的菌床, 按照間、行距10 cm 梅花形進行穴播, 每穴播種量約甜棗大小, 但菌種最好為單粒, 播完1 床后在菌床表面再撒播1 層菌種, 再覆蓋塑料薄膜, 用種量1. 5~ 2 瓶/ m2。 2. 6 . 覆土播種后15~ 20 d 菌絲長至整個培養料2/ 3 的深度時開始覆土, 選用菜地土在菌床培養料表面覆約2~3 cm 厚, 覆完土2~ 3 d 后調適好覆土的濕度。為了防止內濕外干, 最好在菌床土層表面覆蓋塑料薄膜, 這樣即可保持土面濕度不易蒸發, 又能減少噴水量, 只要土層表面不干, 可在2~ 3 d 之內不噴水, 但需每天晚上揭膜通氣2~ 3 h。 2. 7 . 出菇管理正常情況下播種后40 d 左右即可出菇, 此時揭去塑料薄膜進行噴水管理。噴水一定要輕噴勤噴, 每天噴水2~ 3 次, 每次噴水量約500 mL/ m2 , 一定注意床面土層不能積水, 慎防菇床表面積水過多下滲造成培養料腐爛。這時菇房溫度要求為22~ 27 . , 相對空氣濕度為90%左右, 如菇房菇床表面不干, 蘑菇生長正常, 可減少噴水次數或不噴水, 并加強通風, 使菇房空氣保持新鮮潮濕。巴西蘑菇最佳采收期為菌蓋剛離開菌柄之前的菇蕾期, 即菌蓋含苞尚未開傘, 表面淡褐色, 有纖維狀鱗片, 菌膜尚未破裂菌蓋2. 5~ 4 cm 開始采收。蘑菇采收后, 菌床表面的土坑要及時給予補土, 將菌床表面遺留殘根碎片清除干凈, 以防止腐爛后引起污染和蟲害,繼續保溫保濕管理, 還能收3~ 4 潮蘑菇。 |
上一篇:樹狀同株多色月季栽培技術 下一篇:紅豆杉的高產栽培技術(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