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中國苗木網苗木供應信息:聯系時請說明是在(999苗木網)上看到的苗木信息
闊葉樹藻斑病的危害癥狀及防治方法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27 12:04 |
闊葉樹藻斑病
一、分布及危害
藻斑病又稱白藻病,是我國南方熱帶亞熱帶地區常見的一類病害,普遍分布在我國云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省(區)。寄生在多種闊葉樹上,常見的有油茶、茶、芒果、柑桔、荔枝、龍眼、樟樹、玉蘭、相思、合歡" class="blacklink_line">合歡、重陽木、冬青、梧桐、橡膠等,近年來,我國河南、湖南等省的杉木和油茶上也有發現。
藻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及嫩枝,以對嫩枝的侵染危害較大,影響嫩枝上芽的萌發,導致葉片的褪色和早落,嚴重感染的嫩枝常枯萎死亡。
二、癥狀
藻斑主要出現在葉片表面,葉背面也偶有發現。初為針頭狀的灰白色、灰綠色或黃褐色小圓點,后逐漸向四周擴展,形成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的稍隆起的病斑,表面密布有細微、直立的紅色纖毛,呈毛氈狀,并具有略呈放射狀的細紋。隨著病斑的擴展,病斑中央逐漸老化,轉呈灰褐色或深褐色,邊緣仍保持綠色。藻斑大小不等,大者直徑可達l0mm。嫩枝被侵染后,寄生藻侵入皮層內部,表面癥狀不明顯,直到第二年生長季節,病部表面出現寄生藻的紅褐色、毛狀孢囊梗時,才表現紅色。
三、病原
藻斑病由寄生性紅銹藻[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ze.]引起。病斑表面毛氈狀結構為銹藻的營養體,由稠密細致的二叉分枝的絲網構成。紅銹藻的營養體還侵入葉片及嫩枝皮層組織。繁殖階段從營養體上長出大量紅褐色、毛發狀游動孢子囊梗,其頂端膨大,上面生有小梗,每一小梗頂端著生有一橢圓形或球形的游動孢子囊。孢子囊成熟后,遇水破裂,并散放出游動孢子。游動孢子略呈橢圓形,有兩根鞭毛,側生,可在水中游動。
四、發病規律
紅銹藻以營養體在寄主受病組織中越冬。每年5、6月間,在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下產生孢囊梗和游動孢子囊。成熟的孢子囊很容易脫落,借雨滴飛濺或氣流傳播。孢子囊在水中散放出游動孢子,從氣孔侵入葉片組織。在嫩枝上,紅藻侵入外部皮層,使病部略顯腫大,為其他病原物的侵染提供有利條件。
溫暖潮濕的氣候條件適宜于銹藻孢子囊的產生和傳播。因此,在降雨頻繁、雨量充沛的季節,藻斑病的擴展蔓延最快,樹冠密集,過度蔭蔽,通風透光不良也有利于病害的發生發展。土壤瘠薄,缺肥,干旱或水澇,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樹勢衰弱,均會導致藻斑病的發展蔓延。
五、防治措施
1、加強管理,合理施肥,注意排水及灌溉,控制土壤肥力和水分,及時修剪,避免過密,通風透光,提高抗病能力。
2、冬季要清園,平時注意清除病枝落葉,減少病原菌。
3、在病區內,每年4~5月定期噴撒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可抑制病害的發生發展。
|
上一篇:倒掛金鐘的培育技術 下一篇:蘇派盆景歷史淵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