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防水稻黑條矮縮病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06:00 |
水稻黑條矮縮病是由灰飛虱為介體傳播的一種水稻病毒病。今年我省冬閑田雜草中每畝灰飛虱蟲量平均為3000-4000頭,較常年偏高,且發生期不整齊。預計水稻黑條矮縮病在發病地區,尤其在去年發生較重和近年新擴展的地區有重發趨勢。為了防止水稻黑條矮縮病大面積嚴重發生,病害流行區要努力將株發病率從10%以上控制到3%以下。現將其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應急預防措施 適期“治虱防矮”法 此方法主要應用于病害流行區,從根本上減輕和控制病毒病的發生。通過將灰飛虱帶毒蟲及時殺滅在毒源寄主上或剛遷入稻苗傳毒之際殺滅,以預防黑條矮縮病的發生。 首先在灰飛虱從越冬寄主向稻田遷移和從早稻田向晚稻田遷移前,對發生黑條矮縮病大小麥田和看麥娘、罔草等冬閑田,以及早稻大田用藥防治1-2次,減少外遷蟲量。在5月中下旬對單晚秧田噴藥保護1-2次。其次是在水稻易感黑條矮縮病的關鍵時期(水稻1-5葉期),連續噴藥2-4次,每次間隔3-5天,消滅遷入秧田的灰飛虱,減少秧苗感染黑條矮縮病的機率。 此外,應選擇遠離毒源的田塊育秧,適當增加秧田播種和大田插秧密度。也可對發病早稻周圍的早插晚稻,在灰飛虱成蟲遷移高峰時施藥保護。 在一般流行區則主要是抓好水稻秧田1-5葉期的灰飛虱的防治工作。可用吡蟲啉單劑(如大功臣、蚜虱凈、施可凈、利蟲靈等)防治灰飛虱,每畝吡蟲啉用量掌握在有效成份1.5-2克。如用10%可濕性粉劑,每畝用15-20克,加水50公斤噴霧,麥田適當加大兌水量。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及時掰蘗補栽法 此法主要應用于雜交水稻移栽后20天內,大田已經明顯嚴重發病,叢病率超過7%的田塊。及時拔除大田病株叢,掰健株叢蘗的一半移栽在拔除病株留下的空穴里,然后適當加施速效肥,促進稻苗生長,通過雜交稻分蘗勢較強的特點,減少產量損失。 持續控制技術 在病害流行區通過應急預防,病情得到基本控制后,應采取以生態調節為基礎,結合其它病蟲害防治,兼行“治虱防矮”措施于一體的持續控制技術,使株發病率持續下降并保持在3%以下水平。其技術要點是:選用抗耐病良種,如“協優963”、“雜優2號”和“汕優63”等對該病具有較高抗性的優良雜交稻組合。其次,要做好水稻秧田期1-5葉前的“治虱防矮”工作(技術措施參照應急防治方法中的秧田防治),適當提高雜交晚稻播種和插秧密度,在大田移栽后15天內及時拔除病株,進行掰蘗補栽。 (記者 不詳) 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院落拆遷二級古樹300歲棗樹遭破壞 下一篇:聚苗盆的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