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銀杏第一縣”的解說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4 11:02 |
郯城銀杏栽培歷史悠久。新村鄉官竹寺--枝葉茂盛、偉岸高大的銀杏樹,據史書載,該樹植于西漢永光(公元前43至39年),樹高37.6米,直徑2.24米,當地老百姓稱之為“老神樹”。 據統計,全縣百年生銀杏大樹足有2萬株之多。郯城銀杏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清末民初,年產白果大約在300萬公斤以上,收購季節沂河舟舶堵塞,帆桅錨動,遠運蘇、杭、滬、嘉。一詩人曾寫道 “出門無所見,滿目白果園。屈指難盡數,何止株千萬!根蟠黃泉下,冠蓋峙云天。干粗幾合抱,猿猱愁攀援”。具體生動的描繪了當時銀杏園林的盛況。 20世紀八十年代初,銀杏的特殊功能引起世人的高度重視。縣委、縣政府審時度勢,抓住銀杏生產的大好機遇,帶領全縣人民大力發展銀杏生產。迄今,銀杏栽植面積已達12.2萬畝,定植銀杏130萬株,其中結果樹10萬余株,在沂河沿岸的新村、重坊、馬頭、勝利等鄉鎮形成大面積連片的銀杏園林,年產銀杏2000噸,青干葉4000噸,成為當地的一大支柱產業,銀杏葉、果、苗的年收入達到3—5個億之多。繼之,加工業迅速興起。 現在,每年可向社會提供優質銀杏葉4000噸,一級銀杏果1000噸,速凍白果仁200噸,保鮮白果仁200噸,銀杏烘干果200噸,白果粉100噸,銀杏罐頭200噸,銀杏葉茶200噸,銀杏GBE產品5噸。郯城銀杏無論葉、果產量還是栽培面積,在全國都名列前茅。1989年,著名書法家吳中奇來郯城,欣然命筆寫下“銀杏之鄉”四個大字。199 0年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王光英同志來郯城視察,興致勃勃地寫有“天下銀杏第一縣”的贊語。1999年被國家定為“中國銀杏之鄉” |
上一篇:銀杏與生態文化建設 下一篇:銀杏苗木傷口的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