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無公害稻米生產技術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06:53 |
1、建立理想基地 基地適宜選擇在交通便利,自然條件優越,生產環境適宜,山青水秀,空氣清新,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且生態環境未受污染,海拔200--500m的山區單季稻區。要求梯田相連,集中連片。 2、選用優良品種 選用適宜本地區種植,具有優良農藝性狀、抗病蟲能力強且米質優的品種,如兩優培九、D優527等,并注意品種的合理搭配和更新。 3、科學肥水山區無公害稻米生產技術管理 3.1 合理的耕作制度 在水稻的前茬配置綠肥或經濟作物,如冬季種綠肥、油菜等,實行用地與養地相結合,以合理調節和保護現有資源,不斷提高土壤肥力,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病蟲害發生。 3.2 平衡的施肥技術 肥料施用總量(尤其氮肥總量)必須控制在土壤、地下水硝酸鹽含量在40mg/L以下。按照平衡施肥技術,有機肥和無機肥結合,施純氮150--165kg/公頃,實行氮磷鉀配合使用?侼量分配比例:基肥占50%、追肥占40%,保花肥占10%。一般積肥施用量:腐熟欄肥2.25萬--3.00萬kg/公頃(或鮮綠肥還田1.5萬kg/公頃),碳銨225--300kg/公頃,過磷酸鈣300kg/公頃,氯化鉀150kg/公頃。在移栽后5--7d施用尿素112.5--150.0kg/公頃作追肥;在拔節后50%主莖倒二葉露尖時施用尿素45--75kg/公頃作;ǚ省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3 科學的水漿管理 采用半干旱稀播育苗,培育帶孽壯秧,秧齡控制在30--35d范圍內,灌水移栽,寸水返青,淺水促孽,分蘗后輕擱控苗,孕穗期保持田間不缺水,并保持薄水或濕潤到成熟。 4、綜合防治病蟲 4.1 農業防治 實行連片規模種植。統一時間播種、移栽、收割及病蟲害防治。采用寬行窄株移栽,增加通風透光效果。合理施用氮肥,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蟲能力。 4.2 物理防治 春季灌水翻耕:能殺滅部分害蟲,降低蟲口基數。 使用頻振式殺蟲燈:每只燈控制3.33--4.00公頃農田,將害蟲誘殺于交配產卵之前,減少用藥次數。 4.3 化學防治 4.3.1 種子處理 施用ZSA、ZSB生物種衣劑處理,或用“402”浸種消毒,可預防水稻惡苗病、細條病等多種種傳病害。黑條矮縮病流行區可考慮用吡蟲啉拌種,治虱防矮,兼防稻薊馬等害蟲。 4.3.2 化學除草 苗木網,m.cqhuayin.com 對于雜草叢生的田塊,在耕翻前7d用草甘磷或農達消滅老草,播種覆土后用水旱靈100mL噴霧防草。本田可在移栽后5--7d,結合追肥,用稻草隆450g/公頃拌尿素撒施除草。 4.3.3 秧田病蟲防治 在秧苗3葉期、拔秧前3d用新植霉素1000萬單位加300g/公頃消虱蚜預防細條病、白枯病,兼治飛虱、稻薊馬,對稻象甲、稻稈潛蠅也有防治效果。 4.3.4 大田病蟲防治 山區單季稻生長期長,病蟲發生比較復雜,最好能在基地內建立病蟲測報點,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抓住關鍵時期用藥,測能真正減少用藥次數,同時又能控制病蟲的危害。 4.3.4.1 病害防治 紋枯病要在稻株封行后7d內進行防治,后視田間病情發生情況在防治其他病蟲時再兼治2--3次。白葉枯病要在臺風、暴風雨后及時防治,用量為20%龍克菌懸浮劑1.5L/公頃。要抓住“破口”、“齊穗”這兩個關鍵時期防治稻莖瘟、稻曲病。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用5%井岡霉素2.25mL/公頃,防治稻瘟病用20%三環唑1.5kg/公頃。細條病宜于大田發現初期施藥,當病情蔓延較快或天氣有利病害流行時應連續噴藥2--3次,間隔5--7d噴1次。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4.3.4.2 蟲害防治 5月底至6月上旬,防治一代二化螟和二代灰稻虱:6月底至7月上中旬,防治四(2)代稻縱卷葉螟、二代二化螟,三代灰稻虱及白背飛虱;7月底至8月上中旬,防治五(3)代稻縱卷葉螟、三代二化螟;8月底至9月上旬,注意防治褐稻虱。卵孵盛期用5%銳勁特450--600mL/公頃防治二化螟、稻飛虱、稻縱卷葉螟有特效。防治二化螟還可用20%螟無蹤1.2L/公頃或三唑磷1.5L/公頃,稻縱卷葉螟還可用40%毒死蜱900mL/公頃防治。 5、禁用農藥 基地嚴格按照浙江省地方標準DB33/296.1-2000、DB33/296.2-2000進行生產,在生產過程中應施用高效低毒殘留農藥來防治害蟲,農藥應交替施用,并注意施用次數和安全間隔期。禁止施用甲胺磷、水胺硫磷、稻瘟凈、異稻瘟凈、呋喃丹、除草醚、擬除蟲菊酯類、氧化樂果、1605等高毒、高殘留農藥。 (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龍骨花的養殖 下一篇:花木冬季病蟲害防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