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盆景流派——海派盆景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fā)布時間:2013-07-28 08:18 |
上海市在長江口南岸,全境為沖積平原,僅西南境內有余山等火山巖丘,郊區(qū)河港密布,黃浦江、吳淞江(又稱蘇州河)流貫市內,為太湖主要泄水道和航運要道。唐屬華亭縣,宋始設上海鎮(zhèn),元朝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設上海縣。鴉片戰(zhàn)爭后,被帝國主義侵略者強迫清政府辟為商埠。1928年設上海特別市。1930年改為上海市,迅速發(fā)展成為我國最大的工業(yè)城市,對外貿易、商業(yè)、金融業(yè)一度處于亞洲領先地位,號稱“東方明珠”。 上海的盆景藝術,已有400余年歷史。明朝隆慶、萬歷年間(公元1567~1620年),上海嘉定地區(qū)的盆景已具有當時的較高水平。在明朝王鳴韶的《嘉定三藝人傳》、陸廷燦的《南村隨筆》、清朝程庭騖的《練水畫征錄》等著作中,均有關于盆景的記述。 由于上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在國內外貿易中的重要地位,逐步形成了一種勇于革新創(chuàng)造、善于吸收新鮮事物的海派文化,這種文化在京劇藝術上有非常突出的表現(xiàn),成為京劇藝術的一大流派。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上海盆景廣泛吸取了國內各主要流派的優(yōu)點,同時還借鑒了日本及海外盆景的造型技法,創(chuàng)立了以師法自然、蒼古人畫的海派盆景。1965年,盆景專家周柏真提出“必須師法自然,反對矯揉造作、呆板失真,并要去蕪存青,在學習各地傳統(tǒng)盆景風格基礎上刻意求新”的主張。1978年,上海植物園成立盆景研究所,創(chuàng)作活動空前活躍。1982年,《上海盆景風格研究》的論文公開發(fā)表,海派盆景進一步被國內同行和愛好者公認和熟悉,并開始走向世界,多次在國際盆景評比活動中獲獎。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海派盆景不拘一格,不受任何程式限制,但在布局上非常強調主題性、層次性和多變性,在制作過程中力求體現(xiàn)山林野趣,重視自然界古樹的形態(tài)和樹種的個性,因勢利導,隨類賦彩,按照國畫理論要求,努力使之神形兼?zhèn)洹km然也同所有北派一樣,講究技片造型,但技片不但數(shù)量較多,沒有固定規(guī)格,而且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疏密相間,聚散自由,以欣欣向榮為首要目標。因此,在技法上另辟蹊徑,扎剪并重,不用棕絲而用金屬絲纏繞枝干進行彎曲造型,而后細修細剪,以保持優(yōu)美形態(tài):剛柔相濟,流暢自然。 海派盆景選用的樹種非常豐富,落葉、常綠、花果各類應有盡有,現(xiàn)在已達140余種,其中以常綠的松、柏和色姿并麗的花果類為主,近幾年還從國外(如日本、葡萄牙等)引進一些樹種,使海派樹樁盆景更加多姿多彩 上海境內沒有大山,但對山水盆景卻有較大的發(fā)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過去,上海的山水盆景,一般都以硬石作為供石欣賞,即使是吸水的軟石,也置于深水盆中,僅現(xiàn)其山峰的姿態(tài),而缺少詩情畫意。從60年代開始,董叔瑜、殷子敏等盆景藝術高手,對山水盆景采取大膽革新,吸取其他流派山水盆景的優(yōu)點,率先采用淺口水盆,使其既能觀其山腰,更能欣賞到曲折多變的山腳(江岸)和波光瀲滟的水面。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
上一篇:中間錦雞兒的栽培 下一篇:第四屆中國國際農業(yè)機械展覽會將在南京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