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筍的高效栽培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09:55 |
蘆筍別名龍須菜,以食嫩莖為主。食味芳香,鮮美可口,并有特殊的醫療作用。其高效益栽培方法如下。一、育苗和移栽 1.育苗技術蘆筍的播種時間一般在9至10月。擇朝南,避風向陽,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地塊作為苗床。土層不宜太深,以利于起苗。每畝施腐熟廄肥4至5噸、過磷酸鈣50公斤,然后耕耙平整,起畦,畦寬2至3米。播前用25℃至30℃的溫水浸種,去掉種皮上的蠟質,浸3至4天即可。然后將浸泡后的種子放在溫箱中或用濕布包裹催芽,當有10%至20%的種子露芽時,就可將種子播到苗床上。撒播每畝的播種量為8至10公斤,條播每畝用種量約500克。 2.苗床管理秋播的苗床因為筍苗尚小,有的還沒有形成地下莖和肉質根,越冬時有凍死的危險,必須采取如下措施管理: ①架設拱膜,使膜內氣溫保持在25℃左右,促使苗繼續分蘗,形成地下莖和肉質根。晴天高溫時揭膜降溫,下午3時再閉膜。 ②蓋膜前除凈雜草,疏松表土,淋一次稀薄人糞尿或尿素。 ③11月至12月初,用細土雜肥培土2厘米,以提高地溫,防止土壤凍結。5開春氣溫暖和后,及時施肥提苗。當每蔸苗有2至3個分株,最大分株高40至50厘米時,使可啟苗移栽。3.移栽秋季育苗一般次年春4月移栽。要選交通方便,肥源充足,土層深厚疏松,排灌方便的地塊。地選好后,及早深翻曬壟,重施農家肥,然后起畦。畦應與風向平行,以利通風防病。畦起好后起苗,先用水灑濕苗床,翻土30厘米,連根帶土將苗挖起,盡量使根系保留土。起苗前7至10天,噴一次1000至1500倍的托布津液。當天起苗,當天定植。如不能當天定植的要用濕土、濕草保護苗根系。選植株高大、肉質根粗、地下莖鱗芽多的苗子定植。白蘆筍行距為180厘米左右,株距為30至40厘米。綠蘆筍行距為120至150厘米,株距為30厘米。定植溝寬50至60厘米,溝深30厘米。栽苗深度,粘性土宜淺,約12厘米;砂性土稍深,以15厘米為好。栽植時使地下莖的鱗芽朝同一方向,排成一直線,使其抽生的嫩莖集中在畦中,便于培土和采收。將苗的肉質根向四周均勻伸展,然后覆土3至5厘米,蓋住根冠稍加拍實,再淋稀糞水穩苗。苗成活后,結合中耕追肥,再覆土2次,每次覆3至5厘米,使根冠埋在土下10至15厘米處。 999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二、大田管理蘆筍移栽入大田后,春、夏兩季要做好以下管理工作。 1.中耕除草栽植后1至2年,因植株尚小,行間可種黃豆、花生、蠶豆等作物,中耕除草結合間作進行。 2.肥水管理定植后,當莖高10至15厘米時施一次速效性廄肥或尿素提苗,6至7月視植株生長情況追肥2至3次。入秋后,植株進入秋發階段,每畝應施尿素20公斤、腐熟廄肥2000公斤、過磷酸鈣或三科磷30公斤,以促進幼莖的生長發育。進入采收年份的成年植株每畝應施堆肥4000至5000公斤、尿素20至25公斤、磷肥30公斤、鉀肥20公斤,于采收結束后施于垅兩側。8月份以后植株進入秋季旺長階段,可結合中耕松土,施秋發肥。施用廄肥1500公斤、磷肥15公斤、鉀肥15公斤,促進秋莖生長,并為翌年嫩莖豐收打下基礎。(記者 佚名)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板栗高位換冠技術 下一篇:冬季如何選擇水培花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