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翅螢葉甲的危害與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5 10:50 |
名稱:薄翅螢葉甲 學名:Palllsiola absintnii Pallas 類屬: 目錄 1. 相關圖片 2. 分布與危害 3. 形態特征 4. 發生規律 5. 防治方法 6. 防治藥械 分布與危害 分布在甘肅、內蒙古、新疆等省區的山地荒漠草地,為害驢驢蒿、合頭草、珍珠等,大發生年份蟲口密度達75—440頭/平方米。 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6.5—7.5毫米,寬3—4毫米,全身披黃褐色毛。頭頂中央有1條縱溝,復眼小,觸角念珠狀,11節。足除脛節端部和跗節為黑色外均為黃色。黯翅基部外側隆起,每翅具3條黑色縱脊。雄蟲腹節末端中央凹陷。卵長圓形,淡黃色,長1.8毫米,寬1.2毫米。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0—13毫米,胸足3對,無腹足,體黑色,背部具黑色的毛。蛹黑褐色,長12毫米,前、中、后胸各有一撮灰白色長毛。頭頂和胸部為黑褐色。腹部為黃褐色,各節密生絨毛。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5月上旬卵開始孵化,中旬為孵化盛期,初齡幼蟲群聚在牧草莖基部,取食植物生長點、幼葉。6月中旬為危害盛期,6月底至7月初,老熟幼蟲入土做土室化蛹,8月上旬為羽化盛期,中旬交尾產卵,卵產于植物根基土表越冬。幼蟲3齡,幼蟲期50天左右,初孵幼蟲淡黃色,24小時后變為灰褐色。第一次脫皮時幼蟲倒掛于植株枝條上。幼蟲喜光,活動性強,極耐饑,20天不供食仍能存活。老熟幼蟲多在牧草根部疏松土層2—5厘米處做土室化蛹,蛹期28天。蛹晝夜羽化,成蟲爬行快,偶飛翔,具趨光和假死性。成蟲取食3—5天后即交尾,每次交尾10—15分鐘,交尾后的雌蟲腹部明顯膨大,產卵集中,呈塊狀聚產于牧草根部0.5—1厘米疏松土層中,每塊含卵40—55粒。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防治方法 可供選擇的藥劑有下列幾種。 ①2.5%敵百蟲粉劑噴粉90%敵百蟲800倍液噴霧; ②50%馬拉硫磷乳油,40%樂果乳油1000-1500倍液; ③50%辛硫磷乳油10倍液,每公頃用3.7升藥液,超低容量噴霧; ④2.5%澳氯菊酶乳泊,每公頃用量30毫升。 |
上一篇:禾草全蝕病的危害與防治 下一篇:麥冬草銹病的危害與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