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褐斑穿孔病的發生及其防治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14:17 |
梅花自1993年被推選為梅州市市花以來,得到較大發展,不僅大量種植了觀賞的花梅,而且栽種了大面積的果梅。 近幾年來本市植梅受到褐斑穿孔病的嚴重為害,特別是2000年,十多個梅園及豐順、梅縣、平遠等地的果梅園都受害較重,發病率達80%?100%,大量葉片早落及部分新梢枯死。此間,我們對該病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基本上弄清了病害的發生特點,現詳述如下: 1 癥狀 葉片上的病斑初為紫紅色小點,后擴大為中央灰白色或褐色、邊緣紫褐色的圓斑,直徑0.5?5mm。潮濕時病斑上易出現灰褐色霉狀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粳。最后病斑脫落穿孔,穿孔的邊緣整齊。嫩梢、果實上的癥狀與葉片上的相似。 2 病原 此病是由半知菌亞門尾孢屬核果尾孢霉(Cercospora circumscissa Sacc.)真菌侵染所致。其有性階段為梅球殼菌,極少見。 3 發病特點 以菌絲體在病枝、落葉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或氣孔侵入。4月中、下旬先在樹冠中、下部葉片上出現癥狀,5月上旬病斑擴大為圓形斑,不久出現穿孔現象。5月中、下旬大量病葉早落。夏秋季節此病繼續為害,且嚴重為害新梢,常引起枯梢。 中國苗木網,m.cqhuayin.com 3.1 發病與氣候條件的關系 根據近幾年來的調查,此病的發生與氣候條件關系密切。3月下旬至4月中旬若多風、多雨特別是有臺風雨天氣時,有利于病菌的傳播和侵入,故發病重。反之則輕。如2000年春季多風、多雨,此病大流行。 3.2 發病與栽培管理的關系 根據多年觀察,凡是偏施氮肥、管理粗放的梅園發病重;合理施用氮、磷、鉀肥,多施有機肥且管理精細的梅園發病輕。 3.3 發病與品種的關系 經對多個梅園調查,各品種間的抗病性雖有一定的差異,但都未見高抗品種。 4 防治措施 1)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提高梅樹抵抗病害的能力:(1)科學施用肥水,增施磷、鉀肥,適施氮肥,多施有機肥,并做到合理用水,即多雨時加強排水,干旱時要及時淋透水;(2)剪除過分隱蔽的枝葉,以增加每樹的通風透光;春末夏初及時除草,以降低園內的濕度。 2)減少病源:冬季徹底剪除病殘枝梢,清理地面的殘枝落葉,并集中燒毀,再噴1次波美1-1.5度石硫合劑,以殺死越冬的病原。生長季節要及早剪除病枝葉,經常清除落葉、落果,以減少再侵染病源。 苗木網,999miaomu.com 3)化學防治:(1)2-3月梅花葉展前后于晴天噴1次0.5:1:100波爾多液或波美0.8-1度石硫合劑,以保護幼葉。 (2)4月中、下旬發病初期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特克多40%懸浮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連續噴2-3次,每周1次。藥液要充分噴至樹冠中下部的老葉片。(3)夏季在剪除病枝及清理殘枝落葉后,每隔10d噴藥1次,共噴2-3次,藥劑同上。 (記者 佚名) 999苗木網,999miaomu.com |
上一篇:藍莓苗木的定植技術 下一篇:天景石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