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濕地的保護和利用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未知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3-07-28 14:51 |
濕地是指沼澤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帶的靜止或流動、淡水、半咸水、咸水體,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包括海岸地帶的珊瑚灘和海草床、灘涂、紅樹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澤、沼澤森林、湖泊、鹽沼及鹽湖。濕地也被稱之為地球之腎。濕地的特征是排水差,因而大部或全部時間內有緩慢流動的水或滯流水滲入土壤中。它形成的條件是地勢低平,排水不良,蒸發量小于降水量。根據土壤和植物可分為酸性沼澤、草木沼澤和森林沼澤,也有的分為沼澤濕地、湖泊濕地、河流濕地、淺海灘涂濕地和人工濕地等。 中國面積最大的濕地是黑龍江和吉林的三江平原草甸濕地,還有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濕地、杭州灣濱海濕地、四川若爾蓋高原草地濕地等。濕地同人類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卻又是容易被人們輕視的生態環境,有的人把濕地當成荒地墾殖,圍湖造田,農耕或建造房屋、游樂場等,濫砍濫伐樹木,過度放牧,導致大范圍生態系統急劇退化。 保護和利用 遵循自然規律,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要應用恢復生態學的原理,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 1.保護占第一位 在19世紀中葉以前,黑龍江和吉林境內人跡罕至,為連綿不斷的茂密森林所覆蓋。這些森林、草地和濕地環境,是清代皇室祖先活動的地方,故清代初年,統治者為保護滿族發祥地,將這個地域一直劃為“四禁”地區(禁采森林、禁采礦、禁漁獵和禁農牧),對嚴重違反禁令者殺頭。封鎖達數百年之久,使大小興安嶺、長白山一帶古木參天,茂密蔥郁,鳥獸眾多,林海茫茫,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森林資源和生物物種多樣性基地。當時境內雖有少數民族狩獵為生,以及漢族、朝鮮族移民墾殖,但人口極少,對森林和植被的破壞性不大。直到19世紀末,這里基本上保持著原始面貌。1902年,清政府組織專業隊伍間伐樹木,以后又與日、俄政府聯合成立伐木公司,采伐加劇,破壞增加。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更是肆無忌憚地掠奪資源,破壞慘重。 999中國苗木網,999miaomu.com 四川若爾蓋(松潘)地區氣候寒冷,過去交通極不方便,人為破壞少,現在仍保留著優美的自然環境,其中九寨溝、黃龍寺等風景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自然遺產。 東北“林海”和四川“草地”等的保護和利用的經驗值得借鑒。 2.應用恢復生態學原理科學管理恢復生態學(restoration eco logy)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誕生的具知識創新的學科,已成為生態學科優先發展的領域。1996年在瑞士召開了第一屆世界恢復生態學大會。恢復生態學是幫助、保護已退化、受損或毀壞的生態系統從結構和功能上修復,基本復原或重建生態系統。濕地具有許多特點,其保護和利用也強調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濕地能有效凈化環境,因為濕地有大量的植物、微生物和動物,濕地土壤支撐著濕地動植物與微生物的生命過程,具有很強的吸附、降解、凈化污染物的能力。由于氧化效應的根際圈影響著土壤中的化學過程,氧化的擴散,即使在淹水條件下,土體和水體內也會維持不同程度的有氧條件,從而使氧化還原反應能在濕地內持續發生。濕地動物從原生動物、魚類、爬行類以及禽類和哺乳動物,對生態環境的改善起著微妙甚至重要作用。為此,建議在常年水位5至10米地方栽植喬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建成鞏固的人工森林植被。在低水位和淺水區可大量使用鄉土植物,如蘆葦、荻、甜根子草、牛鞭草、香蒲、?草、薹草和水篩屬、水鱉屬、苦草屬等濕生和水生植物。蘆葦是寶,應恢復和發展蘆葦業,不要再做消滅蘆葦的蠢事。要遵循環境生態學的觀點,一切經過試驗,有計劃、有目的引進外來植物和種植方法,權衡外來植物引種栽培的可行性,認真吸取過去盲目引種喜旱蓮子草、鳳眼蓮等危險性雜草導致泛濫成災的教訓。 |
上一篇:中國蘭的栽培管理 下一篇:如何培育藍果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