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氏是指觀賞苗木體積或其器官從小到大、從少到多、從輕到重的數量增長過程,習慣上把 根、莖、葉等營養(yǎng)器官的增長過程稱為生長。而發(fā)育是指苗木個體生活中新器宮的產生和形成的過程,習慣上把花芽的分化、開花等生殖器官的出現稱為發(fā)育。牛長是量的增加,發(fā)育是質的變 化。觀賞苗木一生必須經過由量變到質變,才能完成其生長發(fā)育的全過程。觀賞苗木生長和發(fā)育對外界環(huán)境條件要求是不同的0因此,栽培上就要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滿 足其生長和發(fā)育對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溫度與光照是主要的環(huán)境因子,春化作用與光周期現象是苗木對二者的反應,對苗木的生長發(fā)育有很大影響。某些觀賞苗木在個體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要求必須通過一個低溫周期,才能繼續(xù)下一階段的發(fā) 育,即轉入花芽分化,否則不能開花。這個低溫周期稱為春化作用,也稱感溫性。通過該階段所要求的主要外界環(huán)境條件是低溫,不同觀賞苗木所要求的低溫值和通過低溫的時間各不相同。 根據要求低溫值的不同,可將觀賞苗木分為三種類型: 冬性苗木。這類觀賞苗木在通過春化階段時,要求的溫度低,一般在0~10°,需30〜50天完成春化階段。在近于0°的溫度下進行得最快。二年生觀賞苗木,如虞美人、石竹、毛地黃、月見草等為冬性苗木。在秋季播種后,以幼苗狀 態(tài)度過嚴寒的冬季,滿足其對低溫的要求而通過春化階段。若在春季播種前,經過人工春化處理,可當年開花,但植株矮小,花梗短,不利于作切花。秋播觀賞苗木在春季播種時,應于早春開凍后及早播種,也可開花,但生長開花較差。如延 誤播種,對開花不利或不能開花。多年生觀賞苗木在早春開花的種類,通過春化階段也要求低溫,如鳶尾、芍藥等。 春性苗木。這類觀賞苗木在通過春化階段時,要求的低溫值比冬性髙,需要較高的溫度 誘導才能開花,一般為5~12cm,完成春化作用所需要的時間亦比較短,一般為7~15 cL一年生觀賞苗木為春性苗木。秋季開花的多年生草本花卉,通過春化階段時也要求較高 溫度。(3)半春性苗木。這種類型的觀賞苗木,在通過春化階段時,對于溫度的要求不甚敏感,一般在15丈左右的溫度下完成春化作用,通過春化階段的時間為15 ~20 天e在觀賞苗木栽培中,不同品種間對春化作用的反應性也有明顯差異,有的品種對春化要求性很強,有的品種要求弱,有的則無春化要求.、不同的觀賞苗木通過春化階段的方式也不相同,通常有兩種:以萌芽種子通過春化階段,稱 種子春化;以具一定生育期的苗木體通過春化階段,稱苗木體春化。多數觀賞苗木種類,是以植物體方式通過春化階段的。2.光周期現象光周期是指一天中日出日落的時數,或指-天中明暗交替的時數。光周期現象,則指光周期 對觀賞苗木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是觀賞苗木生育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控制某些觀賞苗木的花 芽分化和發(fā)育過程。春化作用和光周期現象,兩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既相可.關聯又可相互補充。許多 春化要求敏感的觀賞苗木,往往對光周期也很敏感。許多長口照觀賞苗木,如果在高溫下,即使在長日照條件下也不會開花或大大延遲花期,這是由于高溫“抑制” /長日照對發(fā)育影 響的緣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