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櫟樹的形態特點與生長習性 |
當前位置: 中國苗木網 > 栽培技術 > |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13-07-15 18:13 |
麻櫟喜歡在光線充足,土壤深厚的山坡地上生長,形成麻櫟樹林或與松樹組成混合樹林。它分布于我國北起遼寧南到云南,西到西藏東部的大部分地區。 麻櫟樹落葉喬木,高達25米;樹皮暗灰色,淺縱裂;幼技密生絨毛,后脫落。葉橢圓狀被針形,長8—18厘米,寬3—4.5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或闊楔形,邊緣有鋸齒,齒端成刺芒狀,背面幼時有短絨毛,后脫落,僅在脈腋有毛;葉柄長2—3厘米。殼斗碗狀;苞片錐形,粗長刺狀,有灰白色絨毛,反曲,包圍堅果1/2;堅果卵球形或長卵形,直徑1.5—2厘米;果臍隆起。花期4月,果次年10月成熟。 生物學特性:麻櫟為喜光樹種。不能在林冠下生長,在混交林及密林中生長迅速,干形良好。深根,抗風能力強。能在干旱瘠薄的山地生長,在濕潤、肥沃、深厚和排水良好的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上生長最好。與其它樹種混交能形成良好的干形,深根性,萌芽力強,但不耐移植。抗污染、抗塵土、搞風能 力都較強。壽命長,可達500~600年。花期3~4月,果期翌年9~10月。麻櫟在平均氣溫10~16℃,年降水量500~1500毫米的氣候條件下均能生長。不耐水濕,抗火、耐煙能力強。萌芽性強,萌蘗留養4~6年后即能郁閉成林。在山區或丘陵,常與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楓香(Liquidambar,Ormosana)、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柏木(Cupresus funebris)、槲樹(Quercus dentata)和酸棗(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等形成混交林,或形成小面積純林。 苗木網,999miaomu.com 麻櫟樹分布地區:遼寧(南部)、河南、山西、陜西及甘肅以南,東自福建,西自四川西部,南至海南、廣西、云南等地,以黃河中下游和長江流域較多;垂直分布在云南海拔達2200米,河南為1600~1800米(伏牛山、熊耳山),山東在1000米以下(泰山);在外國,日本、朝鮮也有。 |
上一篇:麻櫟種子育苗種植栽培技術 下一篇:麻櫟樹苗造林撫育管理技術 |